江城子·赏春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江城子·赏春》是南宋女诗人朱淑真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从春景凄寒起笔,转入“忆前欢”时却反接以闺中的寂寞和送别的感伤;过片以后折入梦境的回顾和思索,最后回到现实,以痛绝之语作结,由此显出沉郁顿挫的风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2),忆前欢。曾把梨花(3),寂寞泪阑干(4)。芳草断烟南浦(5)路,和别泪,看青山。

初春细细微微的小风夹杂着小雨还有一点寒意,在酒樽前刚想畅饮,却回忆起以前的欢乐时光。那时寂寞无欢,只有手拈梨花,任泪水流淌过如花的脸际。还记得南浦分别时的情景:芳草萋萋,云烟漠漠,他的背影消失在远方。那一刻,柔肠寸断,泪眼模糊、无语独看高高的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6),水云间,悄无言。争奈(7)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8)空懊恼,天易见,见(9)难。

想起昨夜梦中,与伊人喜结重聚之缘,心思缱绻间竟悄然无语。梦中欢情正如水云渺渺,怎奈突然醒来,愁情恨意仍在。回思梦中幽欢,面对眼前寒衾,展转反侧,倍觉凄凉,懊恼、嗟呀、哀叹,全然无济于事,于是发出了凄凉绝望的哀鸣:“天易见,见伊难!”

注释

(1)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

(2)尊前:在酒樽之前。

(3)梨花:梨树的花,代表着唯美纯净的爱情,但是也有谐音“离别”的意思。

(4)阑干:眼眶。

(5)南浦:情人别离地点的代称。

(6)夤缘:连络,绵延。

(7)争奈:怎奈;无奈。

(8)衾裯:指被褥床帐等卧具。

(9)伊:彼,他,她。

创作背景

女词人已为人妻之后,夫君对她不习女红而痴迷于诗文很不理解,更与精通诗词书画的她无法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婚后的日常生活渐渐变得枯燥无味。这首诗写便是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在风雨飘摇,春寒料峭的时节,女主人公独自追忆与心上人一起欢会的时光,而今,心上人不在身边,她只有一个人凭阑垂泪,痴痴地望着行人的归路和远处的青山。

文学赏析

《江城子·赏春》这是一首深情追怀思念旧日恋人的闺怨诗。标题“赏春”,实为伤春感怀。

词的上片追忆旧日恋情,充满辛酸凄楚的回忆。因为那过去了的初恋就是一场不幸的悲剧,它留给女词人的欢愉太少而悲伤创痛则太多,所以词人回忆的是那最让人伤痛的一幕。“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三句点明是在凄风苦雨,春寒料峭的凄凉时刻,满怀忧伤的词人以酒销愁,对着酒樽,想起了过去了的欢恋。这是情景交融的写法。物色触人,情以物迁,斜风细雨的迷茫凄冷气氛最易触动苦命人的旧情,勾起她回想那永远难以忘怀的“前欢”。但说“忆前欢”,接下去所写的却并不是什么欢情,而是和恋人痛苦分离的可悲场景。“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一个“曾”字领起,就见出以下所写都是与心上人痛苦离别一幕的回忆。这是形象鲜明的特写镜头:心爱的人已经离去,她看到他的身影渐渐消逝,但她还久久伫立,一个人凄寂地拿着梨花,凭栏望远,泪流满面。她凝望那芳草为远处烟云遮断的南浦路,凝望那隔断心爱人身影的青山,泪洒如雨。这辛酸的时刻就是女词人和心上人永远分别之时。这段追忆的特写,也是情景交融的表现。那冷落悠远的芳草路,那茫茫无边的青山都是渗透着浓郁感情色彩的景色,蕴含无尽的悲凉酸楚,情调凄怆欲绝,把女词人内心无限创痛哀怨和盘托出,充分表现出女词人对心上人的深挚感情,读来让人回肠荡气。

下片写夜间与心上人相见的梦境及梦醒后煎熬情景。一句“昨宵”点明时间。上片回忆时间是今日,下片却写“昨宵”,按理这一段应该是先写才对,把它后置时空倒错看来是服从于这个词调的格律要求,以便通过下片特定的句式更突出地表现女词人对心爱人的刻骨相思。“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这三句写梦境。这梦境是何等迷茫飘渺。与心爱人在梦中相见也是在那迷茫不定的云水之间,而且相见时悄悄无言,怕是分离太久相见也感到茫然罢。这迷茫的梦境说明即使想在梦中相见也多么不易。但无论如何总算是实现了梦中相见的宿愿。即使是瞬时相见,总还是见到了心爱的人,还是值得慰藉的。可惜的是好梦不长,很快梦醒,“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这是好梦醒来后的必然心态。愁恨依然,更增烦郁,而再难入睡,“展转衾裯空懊恼”,深深的怅恨,梦境勾起来的辛酸情事,使人更增添无边懊恼,从而翻来覆去辗转反侧、苦痛煎熬,再难合眼。使人不禁痛苦呼喊:“天易见,见伊难。”下片的描写全用白描。写主人公的心理、神情、动作极细致真切,意象鲜明,把女词人铭心刻骨执著思念心爱人的无限深情写得淋漓尽致。全诗感情深挚真率,意境哀婉悲凉,缠绵悱恻,但并不流于低沉。在无尽哀怨和悲愤中表现出来的追求美好爱情的执著勇敢的精神,深深激起人们的感愤和同情,从而耐人激赏。

作者简介

朱淑真

朱淑真

南宋著名女词人

朱淑真(约1079—1133),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居桃村。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其余生平不可考。工诗词,词意凄厉悲凉。有《断肠集》、《断肠词》传世。

参考资料

  • [1]杨鸿儒编著.爱情诗评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01.第366-367页
  • [2]龚学文编注.闺秀词三百首.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06.第125-126页
  • [3]纪宝成;侯书栋.历代词选六百首品读.北京.团结出版社.2019.09.第221页
  • [4]刘尊明编著.宋词品读 人生况味篇.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06.第156-157页
  • [5]彭功智著.唐宋爱情诗词精品鉴赏.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09.第252-253页
  • [6]刘敬圻,诸葛忆兵著.宋代女词人词传 李清照、朱淑真等.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49-1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