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读山海经十三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首篇为序诗,咏隐居耕读之乐,后十二首从《山海经》《穆天子传》中撷取题材而写成。这组诗可看作当时诗人思想状态的全面映照,世间的传说、神话、寓言、史实,通过其“魔镜”,或被化为睿智的火花,或被化为哀婉的叹息,或被化为惊天的怒吼,或被化为由衷的敬佩,或被化为刹那的顿悟,或被化为玄妙的虚幻,或被化为警世的宣言,以抒发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对现实不满的感慨。全诗主要运用借古讽今手法,文笔自然,意蕴深广。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鸱鴸(1)(2)城邑,其国有放士。

鸱鴸出现在城里,国内便有放逐士。

念彼怀王(3)世,当时数来止。

想那楚国怀王时,此鸟必定常飞至。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青丘之山有奇鸟,独自出现人不知。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本来就为迷者生,不必晓喻贤君子。

注释

(1)鸱鴸:鸟名。

(2)见:出现。

(3)怀王:楚怀王,战国末期楚国君主。屈原便在怀王时被放逐的。

创作背景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学界尚有争议。逯钦立认为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或四年(408),陶渊明处于归园田居前期,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这期间他读了《山海经》及另一些神话、历史书如《穆天子传》之类,有感而作这十三首诗。而邓小军认为这组诗当系作于刘裕篡晋之后,孟二冬则说这组诗大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

文学赏析

《山海经·南山经》载:柜山中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鹞鹰,却长着像人手一样的脚,它的声音像痹一样。这种鸟名叫鴸。它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自己发出“朱”的叫声。哪里出现这种鸟,哪里就有很多文士被放逐。

《山海经·南山经》又载:青丘山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斑鸠,它的叫声就像人呵斥似的,这种鸟名叫灌灌。人若佩戴它的羽毛,可以避邪防妖。

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以上文字时,想到了屈原和楚怀王。“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他说,青丘奇鸟原本就是为迷惑者而生,不须用来晓喻明达的君子啊(或:为什么就不让楚怀王明月入怀、明目达聪啊)!这实质是渊明在哀叹怀王但见柜山鴸鸟、不见青丘奇鸟的迷惑糊涂。渊明认为,历史上文士多厄运,这与君王迷惑、平庸有直接关系,从而希望君王们都能明月入怀,明目达聪,明察秋毫。然而,皇位世袭难保代代明君啊,这点渊明是没认识到,还是避而不谈,不得而知。

历史证明,文士命运不应寄托于“人治”,而应寄望于“法治”!

在城邑里见到状如鹞鹰的鴸鸟,这个国家就会有很多的文士被放逐。想起了那楚怀王时代,当时鴸鸟就多次来停留止息。青丘山有名叫灌灌的奇鸟,自言能见人所不能见而使人不迷失。

作者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有《陶渊明集》。

参考资料

  • [1]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9:245-259
  • [2]何宝民.中国诗词曲赋辞典[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1181
  • [3]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22-238
  • [4]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