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其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其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其三】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作品简介
《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天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梅岭三章》诗碑现建于大余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广东南雄梅关古驿道的中段旁也立有一块《梅岭三章》手迹诗碑。
译文注释
译文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1936年冬天,梅山游击队根据地遭敌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心想这次大概不能突围了,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底。可是不久,我们又有幸的逃脱了敌人的包围。
【其一】
【其一】
断头(1)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如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是多么的不容易。
此去泉台(2)招旧部,旌旗(3)十万斩阎罗(4)。
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其二】
【其二】
南国(5)烽烟正十年(6),此头须向国门(7)悬。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8)。
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其三】
【其三】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9)应有涯(10)。
革命者四海为家,反动派的血腥统治必定有结束的时候。
取义成仁(11)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注释
(1)断头:斩头。这里指战死、牺牲。
(2)泉台:迷信传说中的阴曹地府。
(3)旌旗:旗帜的统称;这里代指革命队伍。
(4)阎罗:梵语译音。佛教中称鬼王为阎罗;这里喻国民党反动派的头子蒋介石。
(5)南国:祖国的南部。
(6)正十年:从一九二六年七月北伐战争至一九三六年冬作者梅山被围,其间恰好十年。
(7)国门:城门;这里指大庾岭上的梅关。
(8)纸钱:旧俗以烧纸钱表示对死者的祭奠;这里借以勉励活着的战友努力奋战,以胜利的消息告慰牺牲的战友。
(9)血雨腥风:喻指反动派的血腥统治。
(10)涯:边,尽头。
(11)取义成仁:这里指为革命事业而牺牲。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抗击入侵元兵,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就义前写《自赞》∶“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作者借此寓以新意,表明自己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红二十四师和地方武装共1.6万人遭到国民党四十六师残酷围剿,大部损失。何叔衡、毛泽覃等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在突围中牺牲,瞿秋白和刘伯坚被俘后遇害。敌人占领中央苏区后,残酷杀戮革命干部和群众。突围出来的少数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敌人打起了游击。陈毅因为在兴国老营盘战斗中负重伤,未能参加长征,于1935年2月来到了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冬,陈毅旧部陈海叛变,引诱陈毅等下山。陈毅不知是计,一大早来到县城,当他们距离交通站只有三四十米远时发现了危险,最后在一妇女的帮助下撤回梅岭,潜伏莽丛间二十多天。陈毅为摆脱政府军的围剿搜捕,藏身于斋坑的岩壁丛莽中,在斋坑的一处山坳里用毛竹支撑一个窝棚,高仅1米,面积只有2平方米。窝棚用藤蔓覆盖,一条隐蔽山道迂回即可到达。敌人虽近在咫尺,但终未发现,于是恼羞成怒的放火烧山。陈毅自知难免一死,便写下《梅岭三章》,藏于棉衣内层,以示绝笔。
文学赏析
组诗的第一首以设问开篇,一则交代个人的险恶处境,面临生死考验;再则振起下文,表示自己的态度。开创革命事业原本就是极端艰难困苦的,百战沙场,与敌人殊死搏斗,流血牺牲自然难以避免。言外之意就是个人的生命安危不足挂怀,或生或死,都要义无反顾,将革命进行到底。所以庄严宣告:“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自己即使魂飞九泉之下,也要把已经牺牲的部下重新集结起来,高擎革命红旗,与那里的反动派继续战斗,突出表现了作者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战斗精神。
组诗的第二首,作者首先从缅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的历程方面落笔。“南国烽烟正十年”,涵盖了“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湘南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五次反“围剿”乃至赣南游击战争在内的整整十年的战斗历程。无数可歌可泣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壮烈的诗句中,洋溢着作者的这种革命自豪感。作者坚信斗争遭受挫折是暂时的,革命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三首是组诗的结尾部分。前两句追叙往昔,表述自己自从“投身革命”,即以革命为家,决心为中国的新生、人民的解放而忘我战斗,深信敌人的血腥镇压势必徒劳,黑暗统治终有覆灭之日。“取义成仁”一句,转入眼下严峻的现实,与前面的“断头”、“此头”两句照应,似重而非重。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大都被害前夕,写下《绝笔自赞》:“孔日成仁,孟云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认为自己为正义而死,符合儒家倡导的道德规范,所以死而无憾。作者在诗句中化用这一典故,以故为新,自明心迹。陈毅根据“梅山被围”的险恶局势,预料牺牲在即,遂毅然表示:纵使落入敌手,面对屠刀,也要坚贞不屈,誓为革命理想捐躯。诗至最后,以“人间遍种自由花”煞尾。诗人通过借喻这种艺术手法,展现光明美好的革命前景。作者认定共产党人的鲜血断不会白流,革命者的献身精神必将在全国播下革命的种子,亿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开创出一个自由解放的新中国。
《梅岭三章》是一组政治抒情诗。三首诗均采用七言绝句形式,内容上按时间安排,互相呼应。首章追述往昔,豪情无限;次章面对今日,勉励战友;末章展望未来信心满怀。这种安排让读者体察了诗人过去,现在,未来感情的全貌,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读全诗,可知陈毅同志意在人生关键时刻,抒写个人的政治怀抱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全诗贯穿着无产阶级革命家临危无惧,生死不渝的彻底革命的精神,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胡兴武编著.陈毅诗词鉴赏.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33
- [2]刘苏闽主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诗词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8
- [3]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教研室.当代六家诗词探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0:90
- [4]毛主席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研究会编.老一辈革命家诗词选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