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送朱大入秦》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写解下千金剑赠朱大,既衬托了朱大的豪侠性格和对朱大的期望,也把自己平生创建功业的壮志豪情寄托其中。首句点出友人所去,暗示朱大豪爽的性情;次句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以及赠剑的意义;三句写分手脱赠千金宝剑;末句语浅意深,是赠剑时的赠言,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感情挚厚,神采激扬,在孟诗中别具一格。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游人(3)五陵(4)去,宝剑值千金(5)

朱大游览五陵地去,身佩宝剑价值千金。

分手(6)相赠,平生一片心。

分别时刻解下相赠,表达终生一片真心。

注释

(1)朱大:作者友人,生平不详。姓朱,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2)秦: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3)游人:游子、旅客,此诗指的是朱大。

(4)五陵:长安、咸阳(咸阳市)之间有五个汉代帝王陵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故称。多富户名家迁居,豪侠之风颇盛。

(5)值千金:形容剑之名贵。值,价值。

(6)脱:解下。

创作背景

孟浩然曾于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送朱大入秦》这首诗当作于游人五陵去。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

文学赏析

送别之作,贵在写出真性情。孟浩然的《送朱大入秦》这首诗,感情挚厚,神采激扬,在孟诗中别具一格。

诗首句由题切入,“字字有关会”(清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游人”照应“朱大”,“五陵”勾锁“秦”,“去”扣“入”,“送”乃诗人要表现的主要内容,于此虚存一笔,然虚中有实,涵盖全篇,以下均写送别时情景。

第二句从写人忽然转入写物,似乎接得突兀,但与上句有着内在联系。此为曹植《名都篇》之成句,描写京洛游荡少年的豪奢生活。孟浩然借用之而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从结构上看,宝剑为送别时赠物,逗引出“送”,关连诗题,化虚为实,从含义上看,宝剑之贵重,不仅仅在其经济价值,更体现了二人交往关系的社会价值。因之,诗便紧紧围绕“宝剑”展开,从“宝剑”去深发人物的心理特征,去表现送者与彼送者之间的思想交流。

后二句便写赠剑时的情感活动。临别之时,解剑相赠,这把剑凝聚了诗人极为复杂的情绪,寄托了厚意、希望与勉励。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这场景很像一个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许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受封延陵的吴国公子“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季札挂剑,其节义之心固然可敬,但毕竟已成一种遗憾。“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那或是一片仗义之心,或是一片报国热情。总而言之,它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相期,令人咀嚼,转觉其味深长。

“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这是龚自珍论陶潜的名言。同样,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作者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诗星)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

参考资料

  • [1]周小霞.改编唐诗三百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157
  • [2]何小颜.豪放诗三百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40
  • [3]包和平编著.书画千家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9
  • [4]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