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水仙子 乐清箫台》是元代剧作家、散曲家乔吉创作的散曲,此曲前三句以苍龙、云卧、白鹿、碧桃、清猿等意象来营造清幽绝俗的隐居环境,后面四句以琼树、仙鹤、天风、玉笙、王乔等一系列意象来描写虽然时光变迁,表达作者寻仙访道、隐逸避世的思想。全曲驰骋想象,开合自如,通过典型意象的使用,表现起伏不平的心绪,使曲子的风格在清丽之中透出奇特不凡。
译文注释
译文
枕苍龙(1)云卧(2)品(3)清箫,跨白鹿(4)春酣醉碧桃,唤青猿夜拆烧丹灶(5)。
头枕苍的青松高卧云间吹奏清箫,跨白鹿游阳春沉醉在碧桃花下,呼唤青猿在夜间拆除烧丹的炉灶。
二千年琼树(6)老,飞来海上仙鹤。纱巾岸(7)天风细,玉笙吹山月高,谁识王乔(8)?
二千年玉树苍老,海上飞来仙鹤,戴纱巾露头额天风轻拂,玉笙声在月天高高飞扬,有谁认得这位王乔。
注释
(1)苍龙:指青松。
(2)云卧:卧于云间。
(3)品:吹奏。
(4)白鹿:古人以鹿为长寿,满五百风即全身变白,称白鹿。
(5)烧丹灶:炼丹的炉灶。
(6)琼树:此神州中的仙树。
(7)纱巾岸:推起头巾,露出前额。
(8)王乔:又名王子乔,古时崇奉的神仙。
创作背景
传说周灵王太子王子晋(即王子乔)善吹箫,因为直言极谏,被废为庶人,后学道成值骑白鹤,邀游三山五岳,途经乐清,在西边山顶上垒石为台,弄箫奏乐(名箫台山),引来群鹤飞舞,兴尽,骑鹤离去。箫台山是乐清乐成得名的渊源之地,乔吉借醉卧箫台山下金溪之畔,表达寻仙访道的意愿。
文学赏析
乔吉的小令《双调·水仙子·乐清箫台》,使箫台山美丽的故事传遍了五湖四海。箫台山是乐成得名的渊源之地,乔吉借醉卧箫台山下金溪之畔,唤来猿猴拆除张文君的丹灶,表达寻仙访道的意愿;以玉树、白鹤、天风、王子晋写时空变迁,洒落一地风雅。
月明之夜,山风林泉,箫台山顶似有箫声缈渺低吟,这就是乐成八景之一——“箫台明月”。到元朝时,“乐成八景”白鹤晨钟、箫台明月、双瀑飞泉、东塔云烟、西岑松雪、紫芝晚磬、云门福地、盖竹洞天已经形成。明朝嘉靖年间,乐成赵文韶等人仗义疏财,捐建沐箫寺和八老亭。陈璋作有《八老亭记》,赞扬赵文韶等人晚年适志泉亭的高雅情趣。因为沐箫寺前原有六棵枫树,秋来一片红艳,所以又有“六枫秋艳”的名称。
光绪《乐清县志》记载,梅溪书院“旧在东城隅,即王忠文公祠以旁置两斋,令诸生肄业其中,亦曰书院。明隆庆间,令胡用宾重建。”清朝雍正六年(1725),县令唐传鉎把箫台山下的长春道院改为纪念王十朋的梅溪书院,延请徐炯文主持讲席。王十朋《和李花》一诗,小序有“梅溪书院”四字。王十朋称“梅溪书院”或“梅溪书馆”,不像我们今日严格。
清朝嘉庆年间,陈舜咨、林启亨曾主讲梅溪书院。林启亨不屑于科举八股,以笃学藏书被乡里推重。后来,瑞安名儒陈黼宸曾在梅溪书院主持讲学。
梅溪书院有近九百年历史,门生弟子遍海内,把乐清千百年积聚的耕读文化的精华,辐射到乐清全境和书院弟子足迹所到之处。但是,民国年间,梅溪书院毁坏了。现在,王十朋故乡四都的有关部门,正在考虑重建当地的梅溪书院。乐成的梅溪书院则似一首古老而雄壮的“奋进协奏曲”,始终在历史的琴键上跳跃着、轰鸣着。
沐箫泉亭箫台桥,箫台明月箫台巷,小树林中钻出了岑山亭的尖顶,一代代以顽强的生存能力打造乐清风骨的乐清人,为故园家山谱写了一曲曲多么壮美、清新的田园交响诗。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20.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