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赠从弟三首》是汉末三国时期诗人刘桢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运用比兴之法,分咏蘋藻、松柏、凤凰三物,诗人以蘋藻、松柏、凤凰高洁、坚贞的品性、远大的怀抱,勉励其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亦以自勉。全诗长于比兴,文字平实,言简意明,风格古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泛泛(1)东流水,磷磷(2)水中石。

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

蘋藻(3)生其涯,华叶(4)纷扰溺。

蘋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采之荐宗庙,可以(5)嘉客(6)

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

岂无园中葵?(7)此出深泽。

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蘋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注释

(1)泛泛:水流貌。

(2)磷磷:形容石头色彩鲜明。

(3)蘋藻: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4)华叶:花与叶。

(5)羞:通“馐”。

(6)嘉客:佳客,贵宾。

(7)懿:美好。

创作背景

刘桢生逢乱世,遭遇坎坷,但文名早为乡梓所重。除《太平御览》 引《文士传》 所记“少以才学知名,年八、九岁能诵《论语》、《诗》、赋数万言,警悟辩捷,所问应声而答,当其辞气锋烈,莫有折者”,曹植《与杨德祖书》亦谓“公干振藻于海隅”。他“贫居晏里闹,少小长东平。河充当冲要,沦漂薄许京“(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 诗),因战乱离开家乡, 漂泊到中原的许(今河南许昌)一带。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政治社会, 使他对现实生活有深切的体验,不仅没有产生对人生、前途的厌倦空幻之感,作品中还充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理想因素。《赠从弟》 诗三首便写于此时。同时刘桢是一位很有骨气的文士。据《典略》记载,一次曹丕宴请诸文学,席间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皆伏”,唯独刘桢“平视”,不肯折节。曹操恨他“不敬”,差点砍了他的脑袋。以这样的气骨作诗,其诗自能“挺挺自持”,“高风跨俗”。《赠从弟三首》,就带有这样的气骨。

文学赏析

《赠从弟三首》,就带有这样的气骨。诗中运用比兴之法,分咏蘋藻、松柏、凤凰三物,以其高洁、坚贞的品性、远大的胸怀、抱负,激励堂弟,亦以自勉。在古人赠答之作中,堪称创格。下面一起读读,那一字一句都带着正义的诗吧!

先看第一首,咏的是「蘋藻」。蘋藻生于幽涧,「托身于清波」,历来被视为洁物,用于祭、享。此诗咏蘋藻,开笔先叙其托身之处的非同凡俗:「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泛泛」叙涧水畅流之状,「磷磷」写水中见石之貌。读者眼前,顿时出现了一派幽凉、清澈的涧流。然后才是蘋藻的「出场」:「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在幽涧清流之上,蘋藻出落得花叶缤纷,随着微波轻轻荡漾,显得何其清逸、美好!「采之荐宗庙,可以羞(进)嘉客。」这就是人们用作祭享、进献贵宾的佳品呵!这两句写蘋藻的美好风姿,用的是映衬笔法。读者可以感觉到,其间正有一股喜悦、赞美之情在汩汩流淌。接着,诗人忽然拄笔而问:「岂无园中葵?」意谓:难道园中的冬葵就不能用吗?回答是深切的赞叹:「懿(美)此出深泽!」但蘋藻来自深远的水泽,是更可贵、更能令人赞美的。这两句,用的又是先抑后扬的笔法:前句举「百菜之主」园葵之珍以压蘋藻,是为抑;后句赞蘋藻之洁更胜园葵,是为扬。于问答、抑扬之中,愈加显得蘋藻生于幽泽而高洁脱俗的可贵。以此收束全诗,令人读来馀韵袅袅。

作者简介

刘桢

刘桢

东汉名士、诗人

刘桢(179—217),字公干,东平国(今山东东平)人,“建安七子”之一。建安年间,为曹操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后染疾疫而亡。《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作品集四卷、《毛诗义问》十卷,皆已佚。明代张溥辑有《刘公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得其诗及断句二十六首。

参考资料

  • [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