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赋

有客弱冠未仕,缔交戚里,驰骛王室,遨游许、史。归而称曰:

狭邪才女,铜街丽人。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情待价,思尚衣巾。芳逾散麝,色茂开莲。

陆离羽佩,杂错花钿。响罗衣而不进,隐明镫而未前。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回归。

池翻荷而纳影,风动竹而吹衣。薄暮延伫,宵分乃至。出暗入光,含羞隐媚。

垂罗曳锦,鸣瑶动翠。来脱薄妆,去留馀腻。沾粉委露,理鬓清渠。落花入领,微风动裾。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丽人赋》是南朝文学家沈约所作的一篇赋,作者用疏畅清淡的语言写出了一位女子的风姿神韵。文章开头五句仿赋序的形式,其实这是一个小引,引出一段佳人幽会的故事。‘‘缔交戚里”及‘‘驰骛王室,遨游许史”不过说其善于联络女性,为风月中人物。其后的正文,先介绍丽人所在之处,含蓄地指出了丽人的身份。其次写其人,有面容描写,有性情描写,有气息描写,有颜色描写,有服饰描写,虽略有铺张,却仅寥寥数笔,静中含动,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接下来叙写丽人到来,完全是寻常叙述,却写出人物婀娜娇弱的姿态。最后六句写丽人和少年共欢及重新打扮,但其侧重点仍在对丽人美好姿态的描写,至“落花人领,微风动裾”全文戛然而止,以鲜明生动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有客弱冠(1)未仕(2)缔交(3)戚里(4),驰骛王室(6),遨游许、史(7)。归而称曰:

一位没有功名的青年客人,在有权势的外戚家游玩。归来后称赞到:

狭邪(8)才女,铜街(9)丽人。亭亭(10)似月,嬿婉(11)如春。凝情(12)待价,思(13)衣巾(14)。芳(15)散麝(16),色(17)开莲(18)

小街曲巷有一位才华出众的少女,是都城繁华街道上赫赫有名的美人。面目清朗似皎皎明月,娇美的样子如明媚春光使人感到温馨。专心等待善价卖身,一心想要匹配儒雅的少年。身上沁人的芳香比那散发的麝香还要令人心醉,容貌娇美如盛开的荷花。

陆离(19)羽佩(20),杂错花钿(21)。响罗衣而不进,隐明镫(22)而未前。(23)步檐(24)一息(25)顺长廊而回归(26)

以翠鸟华贵羽毛为饰的佩带参差错综,镶嵌各种颜色的金花令人眼花撩乱。罗绮微响却不进入屋内,隐身在点点烛光后在不向前走。走廊中暂停玉步,倚槛小憩,顺着长廊轻盈返回。

池翻荷而纳影(27),风动竹而吹衣。薄暮(28)延伫(29)宵分(30)乃至。出(31)(32),含羞隐媚(33)

池中的荷叶翻飞而起,把丽人的身影纳入水中。清风摇动翠竹摇曳美人衣。黄昏久久伫立,夜半时分终于在丽人焦急渴望中来到。屋外昏暗室内烛光灼灼,藏起美人妩媚的容貌。

垂罗曳锦(34),鸣(35)(36)。来脱薄妆(37),去留馀腻(38)沾粉委露(39)理鬓清渠(40)。落花入领,微风动(41)

罗裙下垂,穿着色彩鲜艳华丽衣裳;轻移莲步,精美首饰撞击发出悦耳声响。脱下身上轻薄的衣着,去除脸上剩余的油垢。脂粉被晶莹的晨露沾湿,她对着清澈的渠水略微整理一下云鬓。轻柔的落花飘入她的衣领;清风徐来,拂动了她的单衣。

注释

(1)弱冠:弱是年弱的意思,依古礼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所以也用“弱冠”代指二十岁左右。

(2)未仕:没有做官。

(3)缔交:缔约结交。

(4)戚里:本是汉代长安城中外戚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一般京城中外戚居住的地方。

(5)驰鹜:指奔走趋赴。

(6)王室:指帝王之家。

(7)许、史:指外戚之家。许,汉宣帝的许皇后,汉元帝的母亲。许皇后死后,其父及两位叔父皆封为侯。史,卫太子史良娣,汉宣帝祖母,宣帝即位,封史良娣兄史恭之三子为侯。

(8)狭邪:小街曲巷。古乐府有《长安有狭邪行》,故专指都市中人烟稠密的狭窄街巷。邪,通“斜”,街巷。

(9)铜街:即铜驼街,在洛阳城中洛阳宫南金马门处,也是都城繁华之处。

(10)亭亭:面目清朗的样子。

(11)嬿婉:和顺美好的样子。

(12)凝情:专心。

(13)尚:匹配。

(14)衣巾:衣是常服,巾是男子裹束头发的幅巾,这里指未入仕的儒雅少年。据史载汉末一些王公以幅巾代替王服来表现儒雅。

(15)逾:超过。

(16)散麝:散发的麝香。

(17)茂:比……更茂盛。

(18)开莲:盛开的莲花。

(19)陆离:众多纷杂的样子。

(20)羽佩:用翡翠鸟羽毛装饰的佩饰。

(21)花钿:花朵状的首饰。

(22)明镫:指丽人打的灯。镫:“灯”本字。

(23)中:中途。

(24)步檐:长廊。

(25)一息:歇息一次。

(26)顺长廊而回归:连上句是说丽人走得很慢,似乎路途很长。

(27)池翻荷而纳影:池中的荷叶翻飞而起,把丽人的身影纳入水中。

(28)薄暮:黄昏。薄,通“迫”,近。

(29)延伫:久久伫立。

(30)宵分:夜半。

(31)暗:指室外。

(32)光:指有灯光的室内。

(33)隐媚:隐,收藏。媚,指妩媚的容貌。

(34)垂罗曳锦:指衣裙下垂而拖在地上。罗、锦,皆指有花纹的丝织衣物。曳,拖。

(35)瑶:美玉。指玉佩。

(36)翠:即上文之羽佩。

(37)薄妆:轻薄的装束。妆,通“装”。

(38)馀腻:剩余的油垢。

(39)沾粉委露:滴落的露水沾湿脸上的妆粉。沾,沾染。委,委积。

(40)理鬓清渠:面对着清澈的水渠整理鬓发。

(41)裾:指单衣。

创作背景

《丽人赋》创作于公元460年(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四年),当时二十岁左右的沈约在京城四方交游中结识了一位丽人,两人曾相互爱恋,晚上私下偷偷相会,这篇赋即是沈约为此丽人而作。

文学赏析

自宋玉的《高唐赋》、曹植的《洛神赋》之后,从两晋到南北朝,出现了大量以美人为吟诵对象的作品,其中南朝沈约的《丽人赋》可谓其中佼佼者。不过,《丽人赋》的主角是一位闹市中的娼妓,通过写其薄暮中偷赴佳期之事,表现出狭邪轻浮的特点,也反映了南朝士族阶层狎妓冶游的放浪生活。

作者首先细腻而传神地描绘了丽人姿容之美。从“狭邪才女”到“杂错花钿”,先写其容貌特点,后写其华美的服饰。“狭邪才女,铜街丽人”两句含有典故,前句出自古乐府《长安有狭斜行》,后世用“狭斜”街道指代娼妓居住之所;后句中的“铜街”指的是“铜驼街”,陆机《洛阳记》中有言:“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后世用来指代城市内的繁华街道。用这两个典故,则隐晦地指出丽人本是娼妓的身份。

其后,沈约分别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展开描写。“亭亭似月,嬿婉如春”,丽人姿容如皎洁的明月,神态仿如充满生机的春光,一静一动,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把丽人的不同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丽人的容貌、神态已宛在眼前,作者又更进一步,通过香味、服装、首饰等现实中的细节,写丽人之美。

从“响罗衣而不进”到“风动竹而吹衣”,由静态转入动态,由对人物外貌的正面描写转入对情景的描绘,以期在有画面、有情节的场景中显现人物特点。走路时罗衣摩擦的簌簌声隐约传来,忽明忽暗的灯光将人影投射到地上,但是却并未看到人物登场。“响罗衣而不进,隐明灯而未前”两句,并未直接点出具体人物,却包含两位主角:一个是着罗衣隐明灯的丽人,一个是焦急等待中的男子。丽人终于出场,她“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回归”,在细微的动作描写中,丽人的踌躇、顾虑、矜持体现出来,而男子盼而不得的失落心情也隐约可察。“池翻荷而纳影,风动竹而吹衣”,在满池荷花的映衬下,丽人窈窕的身影渐去渐远,轻风吹过竹林, 丽人轻薄的罗衣飘逸飞扬。荷花、竹林两个简单意象,共同构建出清新雅致的意境,并衬托出了丽人的动人姿态。

从“薄暮延伫”到最后,写了丽人夜半而来、天明而去的情景。丽人“薄暮延伫,宵分乃至”,出入时脸上含羞,面有媚态,锦衣飘飘,头饰摇摇。文中正面描写丽人的妩媚动人,又像是在以一直未出场的男子的视角欣赏佳人。 “来脱薄妆,去留余腻”一句,隐含一夜欢爱的信息,写出男子的留恋和回味。丽人离去时, “沾妆委露,理鬓清渠。落花人领,微风动裾”,这一幕情景美好而和谐,令人也不由得心生柔情蜜意。全文在意味悠长的情景中结束,引人遐思。

沈约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对丽人进行了多方面的细致描绘,并且摆脱了楚辞以来文人惯用“香草美人”寄托身世的传统,认为“美”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另外,文章文辞艳丽,对偶精工,显现出南朝骈赋富、轻、艳的特点。

作者简介

沈约

沈约

南朝梁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出身贵族,而年幼孤贫。笃志好学,博览群书。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令。他是齐、梁文坛的领袖,首创“四声八病”之说,与谢脁、王融等创作新体诗,称“永明体”,对唐代格律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诗内容广泛,讲究声韵、对仗。有辑本《沈隐侯集》传世。

参考资料

  • [1]王飞鸿.《中国历代名赋大观》.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第424页
  • [2]赵逵夫.《名家注评古典文学丛书 汉魏六朝赋点评》.陕西.三秦出版社.2010年9月.第322页—3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