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这首宫怨诗是藉咏汉班婕妤而慨叹宫女失宠之怨的。婕妤初受汉成帝宠幸,後来成帝偏幸赵飞燕妹妹,她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诗的首句即写供奉太后之事;二句写婕妤曾作「团扇诗」《怨歌行》,自比扇子,恐怕秋凉被弃箧中;三、四句写虽颜美如玉,失宠之後却不如醜陋的乌鸦。以颜色比颜色,虽不同伦类,却显得奇特精巧,写出宫女失宠之後,对其同类的嫉羡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奉帚(1)平明(2)金殿(3)开,暂(4)将团扇(5)共(6)徘徊。
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
玉颜(7)不及寒鸦(8)色,犹带昭阳(9)日影来。
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注释
(1)奉帚:持帚洒扫。多指嫔妃失宠而被冷落。
(2)平明:指天亮。
(3)金殿:指宫殿。一作“秋殿”。
(4)暂:一作“且”。
(5)团扇:即圆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团扇诗》。
(6)共:一作“暂”。
(7)玉颜:指姣美如玉的容颜,这里暗指班婕妤自己。
(8)寒鸦:寒天的乌鸦;受冻的乌鸦。暗指掩袖工谄、心狠手辣的赵飞燕姐妹。
(9)昭阳:汉代宫殿名,代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处。
创作背景
由于王昌龄的籍贯、生卒年及其他重要的生平事迹记载不一,他的作品大都无法编年,因而,这《长信秋词五首》写于何时亦难以确知。根据新旧唐书本传及有关论著的推考,大致可知王昌龄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生年在天授元年(690)至圣历元年(698年)之间,卒年在至德二载(757年)前后。开元十五年(727年),他三十多岁始登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汜水县尉。曾两次被贬。这组诗五首当写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第二次被贬之前。
文学赏析
此诗中前两句写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馀,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喩失宠之可悲。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同,可以徘徊与共而已。
後两句进一步用一个巧妙的比喩来发挥这位宫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昭阳,汉殿,即赵飞燕姊妹所居。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喩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而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则虽有洁白如玉的容颜,倒反而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她怨恨的是,自己不但不如同类的人,而且不如异类的物——小小的、醜陋的乌鸦。按照一般情况,「拟人必于其伦」,也就是以美的比美的,醜的比醜的,可是玉颜之白与鸦羽之黑,极不相类;不但不类,而且相反,拿来作比,就增强了表达效果。因为如果都是玉颜,则虽略有高下,未必相差很远,那么,她的怨苦,她的不甘心,就不会如此深刻了,而上用「不及」,下用「犹带」,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其实是非常深沉的怨愤。凡此種種,都使得这首诗成为宫怨诗的佳作。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9-91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1
- [3]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