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赏荷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鹧鸪天·赏荷》是金代词人蔡松年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先从荷塘全貌着笔,写林阴清幽环绕,晚荷静立飘芳;然后撷取细节,描绘荷花的形貌、色彩与清香。下片以水色山光、暮云秋月衬托荷花婀娜多姿的神采;结尾两句略见流连光景和怀人之旨,表露无限情思。全词笔触细腻,语言洗练、形象生动,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意境清幽,物情交融,形神俱妙。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秀樾横塘(1)十里香。水花(2)晚色(3)年芳(4)

浓绿树阴环绕的一方水塘十里飘香。傍晚的天色里,荷花散发出一年中最浓郁的芬芳。

胭脂雪瘦薰沉水(5)翡翠盘(6)(7)夜光(8)

娇美的荷花像闺中的女子,白净的面颊上淡施红粉如熏了沉水清香。含露的荷叶像高高托起的翡翠盘上流转的夜明珠在闪光。

山黛(9)远,月波(10)长。暮云秋影蘸潇湘(11)

青葱浓郁的山色向远处绵延,月光好似水波长流。秋天日暮的云影映入荷塘。

醉魂应逐凌波梦(12),分付西风此夜凉。

在睡梦中,我应该把醉魂付托给今夜清凉的西风,追逐着那凌波仙子去向远方。

注释

(1)秀樾横塘:绿树掩映下的池塘。秀樾,浓绿的树阴。横塘,今江苏南京西南以及江苏苏州西南均有地名曰“横塘”,后多以横塘泛指水塘。

(2)水花:荷花的别名。

(3)晚色:傍晚的天色。

(4)年芳: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5)胭脂雪瘦薰沉水:此句写荷花,“胭脂”形容花色,“雪瘦”形容花态,“薰沉水”形容花香。沉水,即沉香。木材与树脂可供细工用材及薰香料。其黑色芳香,脂膏凝结为块,入水能沉,故名沉香。

(6)翡翠盘:指荷叶硕大如盘。翡翠,又名硬玉,是一种翠绿色的美石。

(7)走:流动。

(8)夜光:珠名。

(9)山黛:青葱浓郁的山色。黛,青黑色。

(10)月波:指月光。月光似水,故称“月波”。

(11)暮云秋影蘸潇湘:语本黄庭坚《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远山横黛蘸秋波”。谓晚云从潇湘上空掠过,满天秋色也映入江水。潇湘,湘江在湖南永州西与潇水合流,称潇湘。此处泛指水塘。

(12)凌波梦:曹植《洛神赋》叙述梦中与洛水神女宓妃相遇,两相爱慕事。赋中谓洛神:“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并以荷花喻洛神之美:“迫而察之,灼若芙渠出渌波。”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

创作背景

北宋宣和末年,蔡松年从父蔡靖守燕山,兵败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蔡松年入金后与完颜亮交好,一生官运亨通,晚年愈受荣宠,但他在民族意识和报金知遇之恩之间生出更多的矛盾情绪。《鹧鸪天·赏荷》此词中“分付西风此夜凉”实有许多言外之旨,蕴含了北宋留金之人无言的心声。

文学赏析

《鹧鸪天·赏荷》这是一首咏物词,写的是初秋时节黄昏月下的荷塘景色。上片写荷花的形貌香色,下片由实返虚,亦物亦人,含蓄深广。

作者用笔富有层次。开头两句写荷塘的总体风貌,作为全词意境的框架。清疏的树影环绕着十里荷塘,入晚的荷花,境静而香幽,别具一种风致。虽未直写荷花,却从嗅觉上表现出了荷花盛开的景象,再加上秀樾、水光、暮色的衬托,荷花盛开的景象已经十分鲜明了。“水花”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中的“江亭晚色静年芳”化出,暗寓流连光景之意,为下片抒情张本。“胭脂”二句,视点由远而近,一句写荷花,一句写荷叶。“胭脂雪”,谓杂红白之色,既是对荷花红中有白、白里透红色彩的巧言摹状,又因为胭脂是女子涂面的化妆品,前代诗词又有以荷叶比罗裙,以荷花比人面的习惯,所以又使人依稀想见女子皎洁秀美的容颜。“沉水”为沉香的别称,谓荷香如熏香,亦从美人生发。翡翠盘是指荷叶,夜光借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这两句具体写荷花,从色香以及形体上进行了详尽的描绘,笔触细腻,比拟生动。荷花花体本应稍显肥胖,词人却偏以“瘦”喻之。因为荷花本为君子花,而宋人又以外癯内腴为美,词人既是借荷喻人,借荷言情,是不会拘于外物之形体的。其写荷而言瘦,实是写人之感,有清逸脱俗之意。

上片写景,由远及近,先全景后特写,以景衬花,相得益彰。下片仍以景起,镜头拉开,由池塘荷花而及远黛月波,视野更为宽阔。一抹青黛如环似带,塘中月光闪烁,倒影长曳,荷塘显得更为静谧而生动。古人常以黛色的远山比女子眉峰,以一泓清波比女子眼光,此则似喻非喻,构想似从黄庭坚《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远山横黛蘸秋波”化出,读之恍觉山眉水目,顾盼含情。“潇湘”和“横塘”一样,不是专指地名,而是用来代指水塘,而“潇湘”二字,却会凭空给人一种温润含蓄的语感。结尾两句是词人有感于斯景生发的逸想,表现了他对美好年光的眷恋之情。曹植《洛神赋》云:“灼若芙蓉出绿波”,后世因称荷花为凌波仙子。荷花香艳,凉夜清风,正当及时品赏;不然年芳逝去,将难追悔。这与历代赏花诗词一样,归结于流连光景的情意。

这首词的风格正如月下荷塘,清虚骚雅,暗香袭人。题为“赏荷”,却不在荷本身的精雕细刻,而是借天光云影、山容水态,渲染烘托,淡远取神,造成一种幽静温馨的抒情氛围。即使正面写荷的两句,也是以比为赋,借物传神,使美女与娇花叠映,物象与人情一体。在遣词用字上,作者精拣淘洗,用“秀”“静”“瘦”“远”,力避秾艳肥腻。心胸净涤。词人视点收放自如,时而纵览,时而细观,时而远眺,远近景物,尽收眼底。而景无巨细,描摹皆精细可人。全词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篇末始作情语,画龙点睛,将赏荷思绪推向高潮,语淡情深,余韵无穷。

作者简介

蔡松年

蔡松年

金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仕金官至尚书右丞相,封卫国公。工诗,风格清俊,部分作品流露出对仕金的悔恨,表达了归隐的心情。也能词,与吴激齐名,时号“吴蔡体”。著有词集《明秀集》,有魏道明注。

参考资料

  • [1](唐)温庭筠等著;杨允编译.婉约词.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8:265
  • [2]郑竹青,周双利主编.精装中华诗词经典 第5卷.北京:学习出版社,2010:3094
  • [3](金)元好问编;赵兴勤,申士尧,鲁安澍,王广超笺注.中州乐府.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