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

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

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两句以“撞钟”之声开篇,钟声悠扬,仿佛自浮动的玉山之巅传来;接着两句描绘了这种心灵相通的境界;后两句自谦地表示自己并非那类超凡脱俗、能轻易洞察人心之人,却又能默默理解对方;最后六句表达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全诗语言清新,意境空幽,展现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对心灵相通的向往、对超脱世俗境界的追求。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撞响的钟声回荡在浮动的玉山之上,像是在迎接指尖弹奏的无数音符。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在人群中,只听到轻微的咳嗽声,就能知道对方是我的同乡或知己,无需言语。

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

我并不是那种能轻易看透人心的人,但为何能默默理解你呢?

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

我整理衣襟,忽然决定离去,只留下一道孤影在千山之中。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

无论是涪江的水还是中泠的水,它们都有着同样纯净的味道。

冰盘(2)琥珀(3),何似糖霜(4)美。

就像冰盘上盛放的琥珀色饮品,但它的美,又怎能比得上自然或心灵的那份纯粹,就像糖霜般简单而美好呢?

注释

(1)乡僧:指四川遂宁僧圆宝。

(2)冰盘:指青瓷盘。唐陆羽《茶经》对青瓷有“如玉如冰”之评,言青釉温润的程度如玉似冰。

(3)琥珀:言糖之色。《本草纲目》:“紫色及水晶色者为上,深琥珀色次之,浅黄又次之,浅白为下。”

(4)糖霜:糖色白如霜。甘蔗榨汁熬制后,清者称蔗糖,凝结有砂者称砂糖,砂糖中轻白如霜者称糖霜。糖霜是后世白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的先驱。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