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鹿柴》是唐代诗人裴迪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与王维同咏《辋川集》的第五首诗。这首诗写幽人独往深林,只见獐鹿踪迹,描绘了鹿柴幽深的静景。以情观景、静中观景的手法展现空灵的意境,平直而有味。
译文注释
译文
日夕(2)见寒山,便为独往客。
在暮色中远远望见寒山,独自前往丝毫不觉孤寂。
不知深林事,但有(3)麏(4)麚(5)迹。
不知深林发生什么事情,只留下麏麚出没的足迹。
注释
(1)鹿柴:辋川山谷的一处,鹿栖息的地方。柴,同“寨”,木栅栏。
(2)日夕:早晚。
(3)但有:只有。
(4)麏:獐子。
(5)麚:同“䴥”,即牡鹿。
创作背景
裴迪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早年与王维、崔兴宗等隐居终南山,互相唱和。后王维得辋川别墅,裴迪成为座上常客,“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宾、主二人各咏辋川二十景,各成绝句二十首,这就是著名的《辋川集》。《鹿柴》就是其中的第五首诗。
文学赏析
裴迪在这首《鹿柴》中创造了一个空灵的艺术意境,主客体的“静”正是构成空灵的首要条件,全诗都从“静”的审美视角展开的。固然,诗中渲染的是一幅静景。但与其说景静,还不如说心静,心静正是“心知白云外”的注释。
审美主体内在的“静”是产生审美共鸣的主要因素。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程颢《秋日偶成》),诗人在“静观”中发现了自然中的“我”,获得了物与我的心灵交感。诗人在一个深秋的黄昏,独自漫步在山径上,“不知深林事”,事实上并非“不知”。“不知”是抛开一切世俗的杂念,超越自我。宗白华说:“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漫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美学散步》)诗人把他的情感完全投射到审美对象中去了。于是乎“但见麏麚迹”。有獐、鹿出没的地方,每每是人迹罕至之处。诗人之所以只见“麏麚迹”,正是反衬鹿柴的幽静:鹿柴的幽静,也正是诗人心灵的宁静,否则,就不会什么景象都不见,唯见“磨履迹”了。以情观景,景中含情;静中观景,灵气往来,因而构成了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渲染了一个静穆的艺术境界:漫步山径,幽人独往来,“心知白云外”(王维《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214
- [2]周蒙.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3).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548
- [3]王明健.唐宋元明清五朝绝句选.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