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从军行》是隋代卢思道写的一首乐府诗。古乐府《从军行》大多写军旅生活的艰苦和征人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本篇也是如此。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朔方(1)烽火照甘泉(2),长安飞将(3)祁连(4)

北方边塞的战火已照在秦汉离宫故地的甘泉山上,似同李广那样的飞将军兵出长安再出祁连山关隘。

犀渠(5)玉剑(6)良家子(7),白马金羁(8)侠少年。

执掌犀皮之盾和冰玉利剑的士兵都是征来的良家子弟,跨白马执金缰的都是侠义少年。

平明(9)偃月(10)右地(11)薄暮(12)鱼丽(13)左贤(14)

凌晨起就在边塞之地摆下“偃月”之阵,夜幕临近时便以“鱼丽”之阵战胜驱除匈奴的左贤之官。

谷中石虎(15)衔箭(16),山上金人(17)曾祭天。

历战的山谷中都留下了状如李广以石为虎箭入石中的神力无穷的故事,山岭上则是汉将霍去病胜敌后缴械敌方祭天用具的的美传。

天涯一去无穷已(18)蓟门(19)迢递(20)三千里。

战事绵绵似天涯般没有穷尽,战场距蓟门(今北京城北)迢迢三千里之遥。

朝见马岭(21)黄沙(22),夕望龙城(23)阵云起。

早上见到的是马岭关上的滚滚黄沙,晚上看见的是匈奴王庭处的兵阵如云。

庭中奇树(24)堪攀(25)塞外(26)征人(27)未还。

(征人行前)庭院中植下的佳树已长到可以攀人的大小,可塞外作战的亲人仍未回还。

白雪初下天山(28)外,浮云直向五原(29)间。

心如飘雪随夫远至于新疆中部的天山之外,又若浮云飞悬到内蒙西部的五原城中。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30)月。

而那万里之遥的关隘高山是不可穿越的,如何独自应对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色呢?

流水本自(31)断人肠,坚冰旧来(32)伤马骨。

别离后的时光飞逝似流水使人有断肠之痛,那塞外的苦战和寒冷连战马之骨都屡屡受伤。

边庭(33)节物(34)与华异(35)冬霰(36)秋霜春不歇(37)

塞外的节气与物候与内地大不相同,冬秋长而春季短。

长风(38)萧萧(40)渡水来,归雁连连(41)映天(42)没。

萧萧长风尚可伴河而渡,南归之雁也可依时不断的逝向天边。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43)

从军而去,直到离皇城万里去远征。

单于(44)渭桥(45)今已(46),将军何处觅功名。

想那汉宣帝渭桥见匈奴单于而和好罢战之事(事在公元前51年),欲战不能的将军们还将何处寻求征战以邀功名呢?

注释

(1)朔方:北方。郡名。

(2)甘泉:甘泉宫。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3)飞将:飞将军李广。

(4)祁连:山名。匈奴语意为“天山”。

(5)犀渠:用犀皮制成的盾牌。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6)玉剑:玉具剑,剑鼻和剑镡用白玉制成的剑。

(7)良家子:好人家的子弟。

(8)金羁:金饰的马络头。

(9)平明:犹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10)偃月:横卧形的半弦月。喻天黑。半月形的阵营。

(11)右地:匈奴右贤王的领地。西部地区。对“左地”而言。左地,汉代匈奴左贤王辖下的上谷以东地区。

(12)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13)鱼丽:鱼丽阵。

(14)左贤:匈奴的左贤王。

(15)经:曾经。

(16)衔箭:以口含箭。犹中箭。出自李广射石虎典故。

(17)金人:铜铸的人像。指佛像。张守节正义:“金人即今佛像。”

(18)穷已:穷止。穷尽。

(19)蓟门:即蓟丘。

(20)迢递:遥远貌。连绵不绝貌。

(21)马岭: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马岭村。

(22)合:合起。聚集。

(23)龙城:有说汉时匈奴地名。为匈奴祭天之处。有说龙城是指河北卢龙。

(24)奇树:少见之树种。

(25)堪攀:能够攀折。

(26)塞外:边塞之外。泛指我国北边地区。指长城以北的地区。也叫“塞北”。

(27)殊:过期。很,甚。

(28)天山:亚洲中部大山系,东段在中国新疆中部。

(29)五原:关塞名。即汉五原郡之榆柳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

(30)芳菲:芳香。花草盛美。

(31)本自:原本自然。原本出自。本来就,一向是。

(32)旧来:原来,从来;向来。

(33)边庭:边境的朝堂。

(34)节物:时节和物品。

(35)与华异:与中华大地不同。

(36)冬霰:冬天空中降落的白色小冰粒。

(37)春不歇:在春天里都不能停歇。

(38)长风:远风。

(39)暴风:大风。

(40)萧萧: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形容凄清、寒冷。

(41)连连:连续不断。

(42)映天:反映在天空。

(43)龙庭:匈奴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

(44)单于:匈奴的君长的称号。

(45)渭桥:汉唐时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离别之地。

(46)拜:拜服。

创作背景

卢思道是由北朝入隋的文臣,他接受着古乐府的熏陶,经历了多年不息的战乱,感染于北人尚武的风气,于是把诗笔移至江山与寒漠,在乐府古题中注入现实的感慨。《从军行》是乐府古题,大多写军旅生活的艰苦和征人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卢思道这篇《从军行》继承了这一传统,同时,他这“军旅苦辛之辞”,又是有其现实的基础,是基于从北齐、北周至隋代这数十年间征战频仍烽烟不息的社会生活,有感而发的。

文学赏析

《从军行》本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多描写军旅生活。卢思道《从军行》既继承了古题多写军旅生活之传统,又有自己的发展和创新:变短小的五言诗为七言歌行长篇,把“征夫思妇”结合在一起,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融柔婉轻倩的情调于刚健俊逸的风格之中,对仗工整,用典贴切,较好地融合了南北诗风。

全诗总共二十八句,可分三层。前十二句写出征,中十二句写国怨,最后四句点明题旨。此诗起调雄浑旷达,一片神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开场气氛很紧张,一下子让读者揪紧了心,产生了强烈阅读下去的欲望。匈奴犯边,北方烽火信号传到长安,皇上马上派遣像汉代飞将李广那样的名将去远征祁连山。“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手掌犀皮之盾和冰玉利剑等精锐武器装备的士兵都是征来的良家子弟,骑着金罩白马的都是豪侠少年。部队精锐,士气高涨,预示了作战必胜的结果。“白马金羁侠少年”化用了“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之句,语言更为精炼,琅琅上口。“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清晨用“偃月阵”把战略要地占领,傍晚用“鱼丽”军阵击溃追杀敌人,写出了将军精于战术,善于用兵。“左贤”在这里并不一定实指匈奴左贤王,也可借指敌人。“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使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说的是汉代飞将李广有一次外出打猎,看到草丛中趴着一个东西,以为是老虎,便一箭射去,走过去一看却发现是块大石头,箭竟射进石头里去了,暗示出征的将军神勇善射。另一个典故说汉武帝时霍去病打败了匈奴休屠王,缴获了其祭天用的金属铜人,把敌人的宗教神物和民族精神象征都给摧毁,暗示将军取得战争的胜利,用典贴切、自然。“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写征战的土兵对故乡的思念:这一去到了茫茫无际的漠北天涯,迢迢千里之外的蓟门是我朝思暮想的故乡啊!可见战争给土兵造成的精神痛苦。“朝见马岭黄沙合,西望龙城阵云起”,早上所见的是马岭关上的滚滚黄沙,晚上就看到匈奴王廷兵阵如云。时空跳跃性很大,如风驰电掣般来去自如,暗示战争还没结束,匈奴又在集结部队准备反攻,归期又要延长。该层工于对偶,巧于用事,谐于音律,气势磅礴,余味无穷。第一层写征夫出征。第二层转换角度,写思妇闺怨之情。“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思妇思念出征在外的丈夫,看到庭中种下的花树已经长大能够攀折了,可她的丈夫还没有回来。思妇触景生情,埋怨丈夫征役时间太长。“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思妇想象丈夫所在地雪花已飘落到新疆中部的天山之外,又若浮云来到了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那万里之遥的关隘高山是不可能穿越的,谁能独自欣赏这百花芬芳下美丽的月色呢?写出了思妇的寂寞难耐及对丈夫的思念与哀怨。“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别离后的时光似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思妇的青春年华也已慢慢不再,人老珠黄,见到流水让人倍感心伤。塞外的寒冷使原不怕冷的战马也感到骨头冻伤了,人何以堪?意象刚柔相济,风格清丽哀婉。“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塞外的节令和物候与中原的有很大不同秋冬的霜雪到了春天也不停息。如今长风萧萧吹过了水面,大雁儿接连不断地南飞而消失在天际,我的丈夫却还没有回来,思妇更加触景伤情,增加了她的痛苦深度。诗人借物抒情,衬托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与哀怨,也从侧面流露了作者的反战情绪渴望和平的思想。最后一层表明了诗的主旨。“从军行,从军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一方面可理解为将军作为军事将领渴望在战争中建功立业求得功名,而如今匈奴单于已到长安俯首称臣了,仗都打完了,将军不能去求得军功了;另一方面可理解为“将军何处觅功名?”欲战却不能的将军将何处寻求征战以求功名?有反问、讽刺之意。将军为了求得一己功名,穷兵黩武,导致夫妻分散,士兵成了将军猎取功名的工具,批判的矛头直指将军。

这首诗总体上风格刚劲雄健,体现了北人豪放旷达的性格。刘师培说:“卢思道长于歌词,发间刚劲,嗣建安之遗响。”此诗即是代表。诗人很重视炼字,如首句写军情紧急,一“照”一“出”,加上“飞将”之“飞”,使人对所叙事物产生一种急速的动态的感觉。善于动词的运用如“照”“出”“屯”“逐”“衔”“祭”“合”“起”“攀”“还”“下”“上”“越”“断”“伤”等,一连串动词铿锵有力,给人一种力量美、音乐美的享受。化用历史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思想内容。诗人善用层层渲染推进的方法增强感情力度,激发读者的思想感情。如“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从军行,从军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也善于运用对比手法,第一层主要写征夫出征,第二层转换成思妇国怨。每一层也有对比,如第一层“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对比强烈,感慨甚深。诗人善于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如写荒凉的塞外:“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苦寒地气候:“朝见马岭黄沙合”,“冬霰秋霜春不歇”。在悲凉气氛的烘托下,表现征人思妇离别相思之苦,感情真挚,情兼哀怨,内有苍劲的骨力,具有很强的艺术美感。

作者简介

卢思道

卢思道

北齐到隋朝大臣、著名诗人

卢思道(531—582),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年少时曾做过“北朝三才”之一邢劭的学生,北齐时做过给事黄门侍郎。北周时授仪同三司,任武阳太守。隋初官至散骑侍郎。虽是北方人,诗却学南朝,承袭齐梁余风。有辑本《卢武阳集》。

参考资料

  • [1]郭预衡 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20:43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