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缆船

友人汎舟衡阳,遇风,舟濒覆。船上儿甫十龄,曳舟入港,风引舟退,连曳儿仆。儿啼号不释缆,卒曳入港。儿两掌骨见焉。

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

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

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

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儿缆船》这是一首赞颂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诗,一个十几岁的纤夫,为了使船中的旅客免于溺水,他表现出顽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拼命与狂风搏斗,纤绳把手上的肉都勒烂了,白骨露出,“缆倒曳儿儿屡扑,持缆愈力缆靡肉”,但他毫不自顾,竭尽全力拉船,终于将船拉入了安全的地方。

作者简介

谭嗣同

谭嗣同

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官江苏候补知府、军机章京。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积极参与新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与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等六人为清廷所杀,史称“戊戌六君子”。工于诗文,其诗情辞激越,笔力遒劲,具有强烈爱国情怀。作有诗文等,后人编为《谭嗣同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