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作品简介
《沁园春·丁酉岁感事》是宋代文学家陈人杰的一首抒写爱国情怀的词作。该词是首感时感事之作,上片起句暗用典故,说明中原沦丧已久,至今未能收复,下片作者开门见山,分析当前宋朝的两难局势,并表明自己愿征战疆场报效朝廷的心愿。该词运用了典故,猛烈抨击了当权者的腐朽不堪、误国害民,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渴望能长缨立马为国杀敌的热情。
译文注释
译文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1)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2)江山。刘表坐谈(3),深源(4)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5)。
是谁使得中原大片国土沦于敌手?北宋覆亡已百年有余,始终没有收复。北方有志之士,已寥若晨星;半壁江山,如西风中落日,已穷途末路;朝廷中的有些人,只是坐着空谈,有些人行事鲁莽轻率,这些都是在弹指间贻误战机、令人伤心的是,南宋年年遭到强敌的进攻,长期屈辱苟安,形势岌岌可危。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6)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和不能安,战不能胜,朝廷偏安于江南,享乐安逸。可叹我虽有建功封侯之志,却像鳣鲸离开江湖大海,不能施展;虽然怀揣平戎之策,却因奸佞弄权无人赏识:当权者虽然无能,但国事尚有可为,我深夜难寐,灯下看剑。难道只有武将才能为中兴立功,读书人就不能被画在麒麟阁上吗?
注释
(1)青毡:比喻中原故土,将敌人比作盗贼。
(2)东帝:战国齐王称东帝。比喻穷途末路的南宋。
(3)刘表坐谈:典故来源于《三国志》。刘备劝荆州牧刘表袭许昌,刘表不听,坐失良机。
(4)深源:东晋殷浩,字深源,善高谈阔论。曾轻率北伐,结果大败。此处代指朝中草率用兵之将领。
(5)年年冰合,在在风寒:借用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句,以气候的寒冷比喻局势的艰危。
(6)江沱:代指江南,沱是长江的支流。
创作背景
《沁园春·丁酉岁感事》写于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即词名中的丁酉年。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曾与宋结盟灭掉金国的蒙古背信弃义,将矛头指向宋朝,起兵大举攻宋。宋军不敌,接连败北,以至蒙古铁骑的势力延伸至两淮、荆襄等地。至嘉熙元年(1237年),蒙古兵一路南下,自光州、信阳直逼合肥,南宋朝廷却无力抵抗,当地百姓不堪忍受侵扰,纷纷背井离乡。该词即在此背景下写就。
文学赏析
该词是首感时感事之作。全词围绕一个“感”字来表达作者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苦闷和伤感。从“感事”出发,不离言志的中心,突出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伤时之情,足证作者拳拳的报国之心。
上片感时局之危。一感北宋覆亡已有百年,中原失地未复;二感中原豪杰稀少,南宋江山可危;三感南宋君臣空谈和、战,痛失大好时机;四感元军势盛,南宋时局危险。上片起句暗用典故,说明中原沦丧已久,至今未能收复。而今,“北州豪杰”寥若晨星,复国更难,因而“东帝江山”如“西风斜日”,难以长久。以下三句,作者再用刘表和深源的典故。三国时刘表拥荆州,却坐观其变不思主动出击,最终导致荆州被占,此处以刘表指代只知空谈的保守派。最后三句,作者用“冰合”和“风寒”喻当前宋朝已经危如累卵。
下片则感自己壮志难酬。作者开门见山,分析当前宋朝的两难局势,并表明自己愿征战疆场报效朝廷的心愿。“说和说战都难”是当前局势,和,和不了,战,战不胜,正所谓骑虎难下,举步维艰。“叹封侯”四句是对自己上阵杀敌愿望的强烈表达,但这愿望却无法实现,因而只能长“叹”。先指出江南非安逸享乐之地,不可再空谈和、战;再谈自己空有壮志良谋,无奈处境困难,有坏人当道,难达天听。“渠自无谋”三句则是虚写,是作者想象自己成为一名年轻将领,在披甲上阵的前夜挑灯拭剑,难掩激情。虽是想象,却也反映出作者的志向如愈挑愈亮的明灯,永不熄灭。结尾两句是说,尽管权臣无谋,但自己还没有完全灰心,仍要剔灯磨剑,等待时机,为国建功立业,作者以诘问语气,强烈抨击了执政者的懦弱和无能。
全词豪气纵横,慷慨激昂,意境深远,真切地刻画了一个胸怀远志、渴望力挽狂澜、收复江山的少年英雄形象,读之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