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七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榆关断音信》一首写诗人远在异国怀念故国故君的思想感情。此诗塑造了一个为乡国离恨折磨而消瘦憔悴、悲痛欲绝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栩栩如生。感情强烈激楚而又悲回婉转,风格苍凉老成而又清新绮丽。前二句点出了自己稽留北朝,而故国的音信、使节均已断绝,流露出思念之情。三四句写作者听到的皆是胡地悲哀凄凉的音乐,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更不仅落泪断肠。五六句写作者离别了祖国,非常悲伤,听到胡笳而落泪,闻羌笛而断肠,自己原本纤瘦的腰,更加消瘦如束素,伤别的眼睛,因流涕而损伤。七八句说自己离恨之心终不能尽,以至于很快就衰老了。以上四句,作者表明上是写满怀离恨的闺中思妇,而实际上是以此来自喻。末二句言虽抱希望实际是无聊的空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榆关(1)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榆关断绝了音信,汉朝的使者再也不会经过这里。

胡笳(2)落泪曲,羌笛(3)断肠歌。

一听到胡笳、羌笛等异域音乐,就好像听到了落泪曲和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4)别泪损横波(5)

因思念故国故君,纤细的腰身已消减得好像一束素绢;因永远别离,悲痛的泪水长流,以致哭坏了眼睛。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由于内心离恨不止,悲伤过度,以致青春红颜很快就衰老了。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6)

我想要南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被河水隔断的华、岳两山重合为一那样不能实现。

注释

(1)榆关:犹“榆塞”。古时于边塞植榆树,故称榆塞。这里泛指边地关塞。

(2)胡笳:西北少数民族所用的乐器。

(3)羌笛:西北少数民族所用的乐器。

(4)纤腰减束素:这句说腰围因悲伤而消瘦。纤:细。束素:系在腰上的白绢。

(5)别泪损横波:这句说思念故国,悲伤流泪,以致哭坏眼睛。横波:指眼睛。目光清亮,左右转视,如水波之横流。

(6)青山望断河:希望青山崩塌,塞断河流。

创作背景

《拟咏怀二十七首》创作于庾信入北朝仕周之后,主要表现的是“乡关之思”,是庾信后期的代表作。

作者简介

庾信

庾信

南北朝官员、文学家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早年出入于梁朝宫廷,善作宫体诗,风格华丽。梁元帝时任右将军、散骑侍郎、封武康县侯,出使西魏。梁亡后被强留于北方,因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先后得到西魏和北周的优待,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他的作品时有用典堆砌和隐晦的缺点,但总的来说,其艺术成就,集六朝之大成,对唐代诗赋的发展产生颇大的影响。著有《庾子山集》。

参考资料

  • [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324-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