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二首·其一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

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

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行路难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诗人失意之作。第一首以纵色使财交游贵宦的长安少年与孤寒落魄憔悴夜读的灵台书生相对照。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长安少年(2)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

长安的少年有很多钱,骑着骏马挥着金鞭。

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3)

与权贵们在大道边相遇,于是留连在美人歌舞之间。

黄金如斗(4)不敢惜,片言如山(5)莫弃捐。

如斗大的黄金也不珍惜,而片言只语却不轻弃。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6)私自怜。

哪里知道憔悴的读书人,夜晚宿在灵台自伤自怜。

注释

(1)行路难: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乐府诗集》卷七十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2)长安少年:指京都的豪侠少年。

(3)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谓长安少年与权贵相逢,相与流连声色。五侯,西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封外戚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候、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五人同日受封,当世称为五侯。事见《汉书·元后传》。东汉光武帝、桓帝时亦有受封五侯者,后世因以“五侯”泛指权贵。

(4)黄金如斗:语出《晋书·周顗传》:“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

(5)片言如山:语出《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6)灵台:相传为周武王所筑,用以观察天文星象、妖祥灾异,故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以西。《后汉书·第五伦传》李贤注引《三辅决录》,谓第五伦少子颉“洛阳无主人,乡里无田宅,客止灵台中,或十日不炊。”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时高适二十岁。诗中有“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之句,灵台在长安西,高适另有《别韦参军》诗云“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可知这两首诗大约是他二十岁西游长安时所作。周勋初《高适年谱》说高适“初游长安,不遇,甚失意”。这两首诗就是他失意之时的作品。

文学赏析

第一首,开头“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两句写长安富家子弟尚武任侠。“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两句写富家子弟与权贵相逢,争与留连声色。“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两句谓长安少年轻财而重言,富贵威风,以其烈火烹油之浮华反衬灵台书生清冷寂寥之夜读,似褒实贬,颇值得玩味。上句表面写其轻财,着一“敢”字,又有不得不轻财之意;下句表面写其重然诺,着一“莫”字,又含规诫之意。最后“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两句用第五伦少子颉暮宿灵台的故事,以言本分士人的漂泊沦落。

作者简介

高适

高适

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

高适(704—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参考资料

  •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00
  • [2]孙钦善 等.高适岑参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3-4
  • [3]李 丹.高适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M].武汉.崇文书局.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