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鬼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订鬼》是汉代思想家王充所写的一篇文章,“订鬼”即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识。王充从生活实况出发,尽力地解释了“鬼”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在当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1)之也,皆人思念存想(2)之所致也。致之何由(3)?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4),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2)存想(2)则目虚见(5)

大凡天地之间,有鬼,不是人死后精神形成的,都是人们构思想象造成的。经过什么途径导致鬼的产生?由于疾病。人们得了病就担忧害怕,担忧害怕就看见鬼出现。大凡人们不得病就不害怕。所以得了病卧床不起,就害怕鬼来。害怕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眼睛就会恍恍惚惚地看见“鬼”。

何以(6)之?(7)曰:“伯乐学相马,顾玩(8)所见,无非马者(9)。宋之庖丁(10)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11)!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10)之见牛也。伯乐、庖丁(10)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怎样来验证这种事呢?古书记载:“伯乐学相马,仔细端详所见到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马的。宋国的庖丁学解牛,三年之中看不见一头活牛,看到的都是杀死了的牛的部件。”这两人用心是到了极点啦。胡思乱想,自然会看到怪异的事物。人生病见到鬼,正如伯乐看马,庖丁看牛一样。伯乐、庖丁所看到的并不是马和死牛,由此可知那些病人所看到的鬼实际上并不是鬼。

病者困剧(12),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纆(13),立守其旁。病痛恐惧,(14)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病人因病而极其难受,浑身疼痛,就说是鬼拿着鞭子、棍子在打他,或者看见鬼手中拿着槌子、锁、绳索,站着守在他旁边。这是由于生病痛苦产生恐惧,就会看见荒诞、无根据的东西。刚病时心里害怕,就看见鬼来了;病厉害时害怕死去,就看见鬼在发怒;身体由于疾病而疼痛,就看见鬼在打他:都是胡思乱想虚幻构成的,不一定真有其事。

(17)(15)念存想,或(16)于目,或(16)于口,或(16)于耳。(16)于目,目见其形;(16)于耳,耳闻其声;(16)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17)据案(18)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19)(15)神;畏惧存想,同一实(20)也。

胡思乱想的结果,有时从眼睛里显露出来,有时从嘴里显露出来,有时从耳朵里显露出来。从眼睛里显露出来,眼睛就会看见它的形体;从耳朵里显露出来,耳朵就听到它的声音;从嘴里显露出来,嘴就说出它的事情。白天就看到鬼出现,夜晚睡觉就在梦中听见鬼声。一个人躺在空屋子里,如果心里害怕,就会梦见那人按住他的身体而吓哭了。其实醒时见到的鬼和睡时听到的鬼,都是因为精神作用而产生的幻觉;害怕和想象,都会产生相同的情况。

注释

(1)为:变成。

(2)存想:想象。

(3)致之何由:经过什么途径导致鬼的产生。何由,从何处,从什么途径。

(4)寝衽:睡在床上。衽(rèn),衽席,这里指铺设在床的卧席。

(5)虚见:眼睛恍恍惚惚地看见了(鬼)。

(6)效:验证。

(7)传:这里指古代的文字记载。以下引文语意出自《吕氏春秋·卷九·精通》。

(8)顾玩:仔细端详。玩,欣赏,玩味。

(9)无非马者:没有不是马的。

(10)庖丁:名叫丁的厨师。庖(páo),厨师。丁是人名。

(11)用精至矣:精神专一,到了极点。用精,使用精神。至,极。

(12)困剧:极其难受。困,困顿。剧,厉害,严重。

(13)绳纆:绳索。

(14)妄:荒诞,无根据。

(15)精:专一,纯正。

(16)泄:显露。

(17)夫:那。

(18)据案:按。据,按着。案,现在写作“按”。

(19)俱用:全都因为。用,因为。

(20)同一实:真相、本质相同。

创作背景

秦汉时期,求仙、鬼神迷信等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派方士为他们寻求仙药,幻想长生不老,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和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他说,天是有意志有感觉的最高主宰,而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意统治人,因此皇帝行德政,天就用风调雨顺来嘉奖他;皇帝无道,天就降临灾害来谴责和警告他。在鬼神迷信思想泛滥的时代,王充根据科学知识,提出无神论的观点,有力地批判了迷信鬼神的观点。

文学赏析

文章用先提出论点,然后再层层论述证明的演绎法,《订鬼》共分四段。

在第一段里,王充单刀直入地提出自己对鬼的系统看法,在阐述论点时并不是平铺直叙,中间用了一句设问,这一自问自答的运用,论说文不仅使行文有变,显得生动,而且有一种引人注目、振人思维的效果。这段文字,在文气上似江河水势滚滚而来,使人略无间隙之感。形成这样的文气,与作者使用顶真的修辞格分不开,如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前一句最后两个字和后句开头两个字的重复,加快了文章内在的节奏旋律。

第二段里,王充引用先秦古籍中的材料,说明人在思想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会出现幻觉,加强了论证的说服力。作者在一开头用了一句问话,起到了领起下文自成段落的作用。王充引用伯乐学相马,所见都非马,庖丁学解牛,所见都非牛两件事来为证明无鬼服务时,运用了类推的方法,由于作者选择的材料有说服力,其类推出来的结论也使人信服。

第三段,作者在第二段结论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实际,进一步说明第一段中畏惧见鬼的论点。在具体论述时,王充运用了归纳的方法,先举出各种现象,然后得出“妄见”的结论。在这一段里又可分为三个层次,从“病者困剧”到“妄见之也”为一个层次,主要说明一个人为什么在病危时见鬼。从“初疾畏惊”至“见鬼之击”着眼于初病到病重的全过程,经过这一补充,使议论全面。最后两句是一个层次,是对上面两个层次来一个全面的总结,作到条理清楚,论点明确。

第四段,作者又从人不生病却见鬼的角度加以说明。在这段中又可分为三个层次,从“夫精念存想”到“暮卧则梦闻”为一个层次,在这一层次中作者运用已有的结论,层层推断,得出了白日见鬼,黑夜梦鬼的新的结论,使文章不断深入,论述的问题越来越全面。在文章的写法上运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加强了文章的气势。从 “独卧空室之中”至“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为一个层次,王充不仅用抽象的推断,又以生活中人们为什么会做恶梦的事例作进一步的论证,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觉见卧闻”以下为第三层次,从畏惧见鬼递进到精神作用亦可见鬼的新结论。

由此可见,王充这篇文章说理透辟,步步深入; 每一段都作小结,使论点十分清晰。文章又紧密联系人们的实际生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战斗性。

作者简介

王充

王充

东汉思想家、文学批评家

王充(27—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出身“细族孤门”,自小聪慧好学,博览群书,擅长辩论。不慕高官,不贪富贵。晚年汉章帝下诏派遣公车征召,王充不就。永元(汉和帝年号)年间,病死家中。

王充的诗

1首

参考资料

  • [1]陈长喜.《中国历代名文赏读·上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
  • [2]薛金星.中学教材全解:语文社版.九年级语文.上.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