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忆梁汾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螀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清平乐·忆梁汾》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将思念友人之情描述的如悲如初。下片则是沉思,依然饱含深怨,所描述到的景物也是带上了感情色彩。全词词人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自己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哀怨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螀(2)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刚刚听到窗外的雨声,就已感觉到秋意已浓。是那蟋蟀和寒蝉的悲鸣声,让人在梦里产生无限哀怨的吗?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3)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乱山一片横陈江上,你如今漂泊在哪里呢?是否知道有人在小窗红烛之下,因为思念你而备感凄凉?

注释

(1)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名。《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2)蛩螀:此处指蟋蟀。蛩,蟋蟀。 螀,蝉。

(3)游倦:犹倦游,谓仕宦不如意而飘泊潦倒。

创作背景

《清平乐·忆梁汾》这首词或当写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秋。秋雨过后,小窗红烛,听蟋蟀声起,凉意渐生,词人不禁想起了他乡的友人,于是词人写下了这首词来怀念友人。

文学赏析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才刚刚听到窗外有雨声,就已经感觉到浓浓的秋意了。身上的寒意大多是心里的妻凉带来的,身边没有知己,自然感觉到凉意。夜雨之中。更能听到蟋蟀和寒蝉的悲鸣声,秋意渐浓,蟋蟀和寒蝉也知道自己生命无多,故而叫声凄厉。在夜色下,这更让人产生无限的哀怨。

“绕砌蛋蟹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上片在凄凄切切的情愫中结束,纳兰将思念友人之心情描述得如悲如切,这首词是思念友人,却又好像是纳兰自悲自切的呢喃自语。

“ 乱山千迭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眼前乱石堆砌,远山横陈江上,江水滔滔,滚滚东逝去。不知道友人而今漂游到了何方。杳无音信。只能靠着思念回忆过去美好的日子。纳兰与好友之间没有联系,让他内心充满不安。

“知香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这是纳兰在反问友人的话,是否知道有人在思念你呢?是否会因为被思念而感到凄凉呢?友人自然是无法感受到纳兰千里外的思念的,但纳兰在此的疑问,可以看出纳兰的纯真心性,这个才华横溢的清初才子,其实只是一个渴望友谊与关爱的男子。

词的初衷是思念友人,但当写到最后,却变成了纳兰自怨自艾的一首自哀词。《清平乐·忆梁汾》全词词人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自己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哀怨之情。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

参考资料

  • [1](清)纳兰性德著;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166页
  • [2]聂小晴,泉凌波,闫晗编著.纳兰容若词传 仓央嘉措诗文传合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1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