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即事

水际柴门一半开,小桥分路入苍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金陵即事》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春天时周遭景物,溪流、柴门、小桥、青苔小路,写叶已尽舒之柳与正在盛开之梅,显示了已到浓春,而柳背人照影,梅隔屋吹香,似是有意与观赏保持距离,从而赋与了它们以现实生活中有些羞怯的少女形象。全诗对句造语新奇工整,写景状物妙趣横生,就好像一幅乡野图画,整体显得特别清幽雅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水际(3)柴门(4)一半开(5),小桥分路入苍苔(6)

溪水边小院的柴门一半虛掩,一半打开,小桥连接分开的小路,直接通向幽碧的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7)(8)是梅。

俯视水面,看见背后有无数棵柳树倒映在水中,隔着屋子还能闻到随风吹送而来的清香,那便是与梅花的芬芳一同飘来。

注释

(1)金陵:南京古名。

(2)即事:就眼前有所触发的景物写诗,又称即兴。

(3)水际:水边。

(4)柴门: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人家。

(5)一半开:半开半掩。唐杜甫《野老》:“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6)入苍苔:通向长满青苔的小路。苍:一作“青”。

(7)吹香:吹送香气。唐裴说《度洞庭湖》:“楚云团翠八百里,澧兰吹香堕春水。”

(8)并:同。

创作背景

这首《金陵即事》当作于王安石晚年时期,时令为春天,当时他僦居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城中,根据眼前所看见的景物,随意挥写,即兴创作了这首诗。

文学赏析

王安石《金陵即事》这首诗写春天景物,是根据眼前所看见的景物即兴而作的。不过,这些景物,并非繁华都市之所常见,而是显得有些幽静。门是柴门,桥是小桥,路是苔路,一似隐者所居。周遭有无穷之柳与梅,在诗人眼中,柳能自照其影,梅能自吹其香,皆具动人倩女品格。如此静谧美好的景物好像一幅乡野图画,整体显得特别清幽雅致。

此诗对句工整,也很新奇。诗人在同一首诗中既咏柳,又赞梅并不常见,他先描写眼中所见的周围景物,又各自显示不同风采。诗中所写的柳,是新叶翠绿、枝条尽舒之柳;梅,为正在盛开之梅。垂柳摇曳,背人照影;梅则隔屋吹香,好似是有意与观赏者保持距离,其实是在借“梅香飘远”来赞美梅花之香,香于内涵之美从而高度赞扬了梅花的高洁与自我坚守的品格。

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参考资料

  • [1]王兆鹏 黄崇浩.王安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2-123
  • [2]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66-67
  • [3]东篱子解译.王安石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