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馀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鲁迅的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反动当局盗运文物,放弃古城,实行不抵抗政策,痛骂大学生,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维护他们的利益和腐朽没落的生活。

创作背景

在写《学生与玉佛》的同一天,鲁迅就国民对当局的“迁移古物和不准大学生逃难”,又写了一篇《崇实》,发表在1933年2月6日的申报《自由谈》上,后收入《伪自由书》。

在《崇实》中,对于大学生不如古物的遭遇,鲁迅剥崔颢《黄鹤楼》诗以吊之。

文学赏析

第一联:阔人,指国民党官僚。他们运走文物,美其名曰“保护文化”,所以鲁迅说他们“已骑文化去”。这个“骑”字,耐人寻味。文化城,是出自当时一些文人之口。1932年19月11日,在北平的刘复等教授三十多人联名向政府呈文,说北平由许多珍贵文物,又是各种专家的集中地,因此应撤除一切军事设防,宣布北平为不设防的文化城。鲁迅在这里顺便予以讽刺。既然文化已被“保护”而“骑走”,那么,这“文化城”也就空余其名了。

第二联:是说文物被运走,一去不复返了,千年的古城就被冷落地遗弃在那里。这里面也有着深刻的讽刺意义。鲁迅在《崇实》中写道:“倘说,因为古物古得很,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的罢,这诚然也说得通的。但我们也没有两个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现存的古物还要古。禹是一条虫,那时的话我们且不谈罢,至于商周时代,这地方却确是已经有了的。为什么到撇下不管,单搬古物呢?说一句老实话,那就是并非因为古物的'古',倒是为了它在失掉北平以后,还可以随身带着,随时卖出铜钱来。”这就一针见血地揭穿了反动当局弃城运古物的卑鄙目的.

第三联:是说运古物的专车,一队一队地排列在当时的北平前门火车站,何等威风!对比之下,大学生去抗日吧,“爱国有罪”;走散回家吧,则又挨骂,真是晦气重重。

第四联:日,日本侵略者。薄,同迫。榆关,山海关。烟花,旧时指妓女;烟花场,妓院等场所。是说日本帝国主义已进迫山海关。但哪里看到一点抵抗呢?他们在妓院、舞厅里忙着哪!对于日本人的侵略,他们毫不吃惊,而依然过着荒淫无耻、花天酒地的生活。

作者简介

鲁迅

鲁迅

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