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是元代诗人倪瓒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开头交代游览的地点,第三四五句写景,后六句书写作者怀念故国的情怀。全篇豪迈超逸,悲而壮,清而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伤心莫问前朝(2)事,重上越王台(3)鹧鸪(4)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不要再问前朝那些伤心的往事了,我重新登上越王台。鹧鸪鸟哀婉地啼叫,东风吹着初绿的小草,残阳中山花开放。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5)素影(6),何处飞来?

我惆怅地独自仰天长啸,崇山峻岭依旧,故国已不在,满目尽是乔木苍苔,一片悲凉。头上的明月,柔和皎洁,仍是照耀过前朝的那轮,可是它又是从哪里飞来的呢?

注释

(1)人月圆:曲牌名。入黄钟宫,用于散曲小令。

(2)前朝:此指宋朝。

(3)越王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建的楼台。

(4)鹧鸪:鸟名,因其啼声凄切,故常在诗歌中作为凄楚意。

(5)依依:婀娜轻盈。

(6)素影:指皎洁银白的月光。

创作背景

元末,世乱将起,作为敏感的诗人,倪瓒已经预感到了国势日颓,大厦将倾。所以,当张士诚征聘他出来做官时,倪瓒逃避不出,寄身渔舟,笑傲江湖,隐居自适。《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这首词大约就是他在游历江南,经过越秀山时所作。

文学赏析

《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这是一首吊古抒情之作,内容写作者重登绍兴的越王台所引起的怀念故国、追忆往事的惆怅心情。

开篇一、二两句记登临吊古之事和因之而引起的“伤心”感情,是述事中带抒情。这里的问题是:“前朝”指哪朝,登越王台又为什么特别伤心。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主要活动在元代中后期,宋朝的灭亡虽然已经相去已远,但他作为一个汉族的知识分子,仍然不能忘记元兵南下、宋朝灭亡的那一段悲惨的历史。因此,他一生都没有在元政权下做官,而是隐逸山林。还有一层,包括江浙广大地区的“越地”,既有越王勾践报仇雪耻的历史传统,又是南宋政治经济的中心,人到这里尤其容易激发起亡国的惨痛和恢复河山的愿望。如今,作者重游前朝重地,登上当年勾践点兵复仇的越王台,不能抑制感情,所以对前朝——宋朝的往事既不堪问,也不忍闻。这两句文字简洁,但忧愤之情却表现得很真挚。

“鹧鸪”以下三句是描写句,作者在写自然之景,意却在抒惆怅之情。“鹧鸪”是一种鸟,啼声凄切,古代诗词中常用鹧鸪的啼声来寄寓悲切的情绪。作者走上越王台,只听见鹧鸪“行不得也”的悲鸣声;放眼望去,只见残阳中初绿的小草、暮色中的山花,全是揪心的苍凉之色。这里虽没有对主体的人物做直接描写,但这种情感外化的环境已把人物怀念故国的惆帐心情做了形象化的衬托。

下片以“怅然孤啸”起领。一人孤啸,是感情激烈的表现,曲作情绪在悲怅中显出激昂。他看到故国青山,乔木苍苔,山河依旧,而满目苍凉,所以情绪就更激动了。过了一会儿,明月升起。想到世事沧桑,无可奈何。唯一能使人感到宽慰的,是头上明月,依然是前朝故物,它那皎沽柔和的月光,好像对故人表现出依恋不舍的情感。这时作者不由得惊问:江山已经易主,明月又从何处飞来。这一问,把作者怀念故国山川人物的情感激发出来了:这让结尾收束显得奇突、有力。

作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几乎是以淡墨山水画的高超技巧,把深情寄托在绿草苍苔、夕阳素影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尽之意,真不可以墨为限。

作者简介

倪瓒

倪瓒

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元代四大家"之一

倪瓒(1301—1374),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子。又尝变姓名为奚元朗,字玄瑛。无锡(今属江苏)人。自幼读书过目不忘。长事翰墨,诗曲俱佳,又善琴操,精音律,画尤有名,为元四大画家之一。家豪富,所居清閟阁,多藏书法名画秘籍。元末弃家业,泛舟五湖三泖闻,自称“懒瓒”“倪迂”。常随兴挥洒,偶流于市,人争贸之。著有《清閟阁集》。《新元史》《明史》有传。散曲今存小令十二首。

参考资料

  • [1]张秉戍选评.元明清词.文津出版社.2019.05.第58-59页
  • [2](元)关汉卿等著.元曲三百首鉴赏.万卷出版公司.2018.11.第428-429页
  • [3]傅德岷,余曲编著.传统文化名篇赏析丛书 元曲名篇赏析.成都.巴蜀书社.2012.02.第300-3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