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诗·八连颂
好八连,天下传。
为什么?意志坚。
为人民,几十年。
拒腐蚀,永不沾。
因此叫,好八连。
解放军,要学习。
全军民,要自立。
不怕压,不怕迫。
不怕刀,不怕戟。
不怕鬼,不怕魅。
不怕帝,不怕贼。
奇儿女,如松柏。
上参天,傲霜雪。
纪律好,如坚壁。
军事好,如霹雳。
政治好,称第一。
思想好,能分析。
分析好,大有益。
益在哪?团结力。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作品简介
《杂言诗·八连颂》是毛泽东诗作,写于1963年。这首诗从八连写道全军,写到全国,高度赞扬了60年代初全党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扭转困难局面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赞扬了中华儿女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这首诗最早发表在1982年12月26日《解放军报》。
创作背景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八连,进驻上海最繁华的地段南京路。上海既是中国产业工人集中的地方,又曾是帝国主义和买办资本主义势力集中的地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的影响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分子曾经预言,中国共产党会在上海发霉、发黑、烂掉。但经过14个春秋,这个连队的一批批干部、战士,身居闹市,一尘不染,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克己奉公,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顶住了“糖衣炮弹”的袭击,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好评。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这个连队“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接着,各大报纸发表了介绍“好八连”的事迹和经验的文章。毛泽东看到“好八连”的事迹,受到极大鼓舞,在当年“八一”建军节之际,挥笔写下了《杂言诗·八连颂》,表彰这个英雄连队,号召全国军民向好八连学习。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杂言诗,基本上是三字句,只有最后两句是七言,也可以说是毛泽东写的唯一的一首新诗。句子比较整齐,押韵大致相同。语言明白如话,但含意还是深刻的。
这是对驻守在上海南京路上的人民解放军某部八连的歌颂。因为南京路是上海最繁华的路段,而八连的指战员们却时刻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始终保持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色,这就是诗中所说:“拒腐蚀,永不沾。”为什么他们能够自觉地拒腐蚀呢?这是因为有几十年的光荣传统,有一双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他们有着严格的军事纪律和较高的思想觉悟,他们既学军事,又学政治,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因此他们对任何事情都能进行分析,他们有一个善于分析事物的头脑。他们与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军民之间亲如一家,团结战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几十年的经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诗的开头对“好八连”进行了高度的赞扬,然后,毛泽东由好八连写到全军民,号召全军民要向好八连学习。诗的中心部分就是毛泽东要求全军民学习的内容,概括起来包括四大方面:
树立全心群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牢记“为人民”的宗旨,永远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及其热忱。
自觉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保持党的共产主义纯洁性,保持革命军人的气节,抵制和克服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封建残余思想和其他错误思想的侵袭。
努力提高军政素质,学习马克思主义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加强军民团结,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尊重地方党政的领导,积极协助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各项工作。
好八连的确值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既要对付拿枪的敌人,又要对付不拿枪的敌人。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不拿枪的敌人甚至比拿枪的敌人还要厉害。而好八连就是在对付不拿枪的敌人方面为全国人民做出了好的榜样。
正因为如此,好八连的事迹得到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学习好八连的热潮。而毛泽东同志的这一首杂言诗,或者说是新诗,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