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杨盈川文

维大周某年月日,西河宋某,谨以清酌脯羞之奠,敬祭于杨子之灵曰:

自古皆死,不朽者文!北河流液,西岳吐云,叶神通契,降精于君。伏道孔门,游刃诸子,精微博识,黄中通理。属词比事,宗经匠史,玉璞金浑,风摇□起。闻人之善,若在诸已;受人之恩,许之以死。惟子坚刚,气陵秋霜,行不苟合,言不苟忘。大君有命,征子文房,余亦叨忝,随君颉颃。同趋北禁,并拜东堂,志事俱得,形骸两忘。载罹寒暑,贫病洛阳,裘马同弊,老幼均粮。自君出宰,南浮江海,余尝苦饥,今日犹在。之子妙年,香名早传,从来金马,夙昔崇贤。门庭若市,翰墨如泉,千载之后,闻而凛然。死而不亡,问余何伤?伤予命薄,益友零落。生平之言,幽显相托,痛君不嗣,匪我孤诺。君有兄弟,同心异体,陟冈增哀,归葬以礼。旅榇飘零,于洛之汀,我之怀矣,感叹入冥。见子之弟,类子之形,悼往心绝,慰存涕盈。古人有言,一死一生,昔子往矣,追送倾城,今子来也,知交情。惟郭是戚,有崔不易,来哭来祭,哀文在席。帷席可依,冰雪四满,家人哀哀,宾径微断。今我伤悲,情勤昔时,子文子翰,我缄我持,子宅子兆,我营我思。子有神鉴,我言不欺;我有絮酒,子其歆之。我亦引满,傥昭神期,魂兮归来,闻余此词。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作者在杨炯死后写的《祭杨盈川文》,采用四四制式,字字有声,句句华歆,内容言简辞切,悲凉真挚,催人泪下,与他代笔写的《为宗尚书祭梁宣王文》、《为宗尚书兄弟祭鲁忠王文》等相比,文华情感,殊若天壤。

作者简介

宋之问

宋之问

唐代诗人

宋之问(656—712),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宋之问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