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金陵三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金陵三首·其二》用盛衰对照手法,抒写兴亡之感,借以示警当世;
译文注释
译文
地拥(1)金陵(2)势,城回江水流(3)。
地形凭借钟山的龙盘之势,绕城有江水横流。
当时(4)百万户,夹道(5)起朱楼。
当年六朝的权贵,夹道筑起座座朱楼。
亡国(6)生春草,王宫(7)没古丘。
而今荒败的王宫长满了野草,旧日的离宫别馆已到处是凄凉的古丘。
空余(8)后湖(9)月,波上对瀛州(10)。
只有那玄武湖上的明月,照着清波,像是照耀在海上的瀛洲。
注释
(1)拥:环抱的样子。
(2)金陵:这里指金陵山,即今南京的钟山。
(3)城回江水流:这句意为,江水绕城而流。江:一作“汉”。
(4)当时:指六朝时期。
(5)夹道:在道路两旁。
(6)亡国:指相继灭亡的六朝的故都金陵。国:都城。
(7)王宫:一作“离宫”。离宫: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
(8)空余:只剩下。
(9)后湖:即金陵城北的玄武湖,在今南京市东北。
(10)瀛州: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玄武湖中的洲岛。瀛:一作“江”。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攻陷长安。秋天,李白自余杭经金陵、秋浦至浔阳,隐居庐山屏风叠。据詹锳《李白诗文系年》,《金陵三首》即是李白这一年过金陵时写的。金陵是六朝建都之地,当时“朱楼”、“王宫”,备极华丽,到唐代都湮没不见了。这和唐代天宝(742—756)、至德(756—758)年间两京残破的景象,颇有相似之处。
文学赏析
《金陵三首·其二》用盛衰对照手法,抒写兴亡之感,借以示警当世。首联以倒装句式,描绘金陵城依山环水的地理形势。颔联写六朝兴盛时期,金陵城人户百万,朱楼夹道,一片富丽繁华景象。颈联一转,感叹亡国后满城春草萋萋,王宫埋没于古丘,触目荒凉、衰败。这两联一盛一衰,前后映照,包含着极深的历史教训。尾联描绘惟有那亘古不变的后湖月,仍旧照着湖波上那个荒凉冷落的瀛洲岛。这一幅清冷,朦胧的景色,融合着诗人对于故国萧条、人事变幻的深沉感伤。余音袅袅,发人深思,引人遐想。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22
- [2]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2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