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陂泛舟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城西陂泛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歌妓吹奏;颔联写楼船之景;颈联写歌妓歌舞;尾联则用反问句表现船宴的盛大。诗笔委婉曲折,淋漓尽致,艺术上很有特色。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青蛾皓齿(1)楼船(2),横笛短箫悲远天(3)

青蛾皓齿的美人们站在楼船上,她们吹出的横笛短箫的悲声传的又高又远。

春风自信牙樯(4)动,迟日徐看锦缆牵(5)

象牙装饰的帆樯在春风中徐徐而动,锦彩做的缆绳在春日里缓缓牵动着船只。

鱼吹细浪(6)歌扇(7),燕(8)飞花落舞筵(9)

鱼儿游动的细浪中映出歌者手中扇子的倒影,燕子踩落的飞花飘落在歌舞的席子上。

不有(10)小舟能荡桨(11),百壶那送酒如泉?

没有荡桨的小船,哪里会有上百壶如泉的好酒送到楼船上来。

注释

(1)青蛾皓齿:青黛画的眉毛和洁白的牙齿,泛指美人。

(2)楼船:高大有楼的船只,远在汉代以前就已出现,外观高大巍峨,一般甲板上有三层建筑,甲板建筑的四周还有较大的空间,便于士兵往来,甚至可以行车、骑马。

(3)远天:高远的天空。这里指音乐声传的又高又远。

(4)自信牙樯:自信:自任,指任由春风吹动。牙樯:用象牙装饰的帆樯。

(5)迟日徐看锦缆牵:迟日:指春天,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徐看:慢慢的看。锦缆:用锦做的船缆。牵:缆绳牵动船只。

(6)鱼吹细浪:细浪好像由鱼儿吹出。

(7)歌扇:歌者以扇遮面。歌扇是唐朝舞乐中的常用之物。

(8)蹴:踩,踏。

(9)舞筵:跳舞时铺在地上的席子或地毯。筵,竹席。

(10)不有:没有。

(11)荡桨:划动双桨。

创作背景

《城西陂泛舟》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杜甫居于长安杜城之时。西陂是当时的游览胜地之一,诗人咏的是所泛之舟,而非诗人泛舟游西陂。

文学赏析

《城西陂泛舟》此诗写了船宴的盛大场面。船宴是旅游宴席的一种。中国古代帝王贵族,于时令佳节,每乘舟泛于水上,一边观赏风景,一边歌舞宴乐,是饮宴与旅游活动的结合,历史悠久。杜甫的这首诗真实记录了盛唐时期歌舞升平、达官贵人醉生梦死的狂欢场面,为后人留下了真实形象的资料,颇有认识价值。

首二句,用“青峨”和”皓齿”,女子体貌中最突出的部分来指代歌妓,她们在船上吹奏苗箫,声音悲切传至天边。三、四句承接楼船写景,春风习习,象牙装饰的帆樯在风中任意飘动;春日迟迟,看着锦布做的缆绳缓缓牵引着船只。透过这两句景语,可以想象天气晴朗,微风徐来,船上的人们闲适快乐的心情。五、六句承接歌妓歌舞叙事,鱼儿吹起细浪飘荡,与歌扇的摇摆正好合拍,而燕子踏落的花瓣坠落到筵席之上。杜甫巧妙地将歌妓的筵舞和鱼、燕等动物结合起来,更显得热闹非凡。最后两句使用反问句式,没有荡桨的小船,哪里能送来这上百壶如泉的美酒?极言游玩场面的华丽和盛大。

《城西陂泛舟》这首诗主要写皇家的宴乐,但诗人的描写艳而不淫,丽而有则,真实地刻画出在城西陂泛舟的场景。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 [1]苏小露注评.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 杜甫:崇文书局,2017-01:第89-91页
  • [2]奥森书友会编.大美中文课之唐诗千八百首 中.北京:台海出版社,2018.01:第447页
  • [3](唐)杜甫著.杜甫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06:第3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