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

泪浥红笺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那能闲过好时光。

屏障厌看金碧画,罗衣不奈水沉香。遍翻眉谱只寻常。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这首词是以词人妻子的角度写,通过描写妻子对词人的深切怀念来表达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全词在情感上收放并进,虽词浅意显,却更显得情深意切。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泪浥(2)红笺(3)第几行,(4)人娇鸟怕开窗。那能闲过好时光。

泪水一次次滴湿准备遥寄相思的信笺,窗外有鸟儿娇声啼叫,却不敢开窗。因为害怕想起以前与君共度的美好时光。

屏障厌看金碧(5)画,罗衣不奈水沉香(6)。遍翻眉谱(7)只寻常。

屏风上的金碧画变得令人厌看,缭绕的沉香也叫人不耐烦。眉谱翻了又翻,心上人不在身边,对这一切都不能提起兴致了。

注释

(1)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2)泪浥:被泪水沾湿。浥(yì):沾湿。

(3)红笺:红色信纸。

(4)唤:呼叫,喊。

(5)金碧:金碧山水,即以泥金、石青、石绿三色为主的山水画。古人多将此画于屏风、屏障之上。

(6)水沉香:即沉水香,又名沉香。落叶亚乔木,产于亚热带,木材是名贵的熏香料,能沉于水,故名。

(7)眉谱:古代女子画眉毛所参照的图谱。

创作背景

词人成婚于康熙年间,婚后与妻子伉俪情深。在相思难耐之下,为了抒发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作下《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此词。

文学赏析

这首《浣溪沙》继承了传统诗词写作一大风格,便是情感女性化。这首词是从对面写起,写妻子对词人之深切怀念。她写信寄怀,但边写边流泪,以至无法写下去了。于是又感到是处无聊,索寞情伤,无由排遣。全词以设想中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如此则更为深挚屈曲。

《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这首词虽词浅意显,仍是心思委曲,积思甚多,在情思上,可谓一波三折,别开生面。从总体上看,全词在“怕”、“闲”、“厌”三阶段情感递进中上升。

上片“泪渑红笺”起首,基本奠定下来全词的格调。“泪浥红笺”是一种情感的外放,在情感统摄上,有开门见山的优势。接着写“娇鸟”、“唤人”,却“怕开窗”,这时,在情感的表现方式上,较之“泪浥红笺”,就显得内敛一些,用“怕”来表现内中矛盾,她大抵会黯然神伤:“此遭启窗看,只怕又是,一番空倚栏。”接着情感益发收了一番,用了“闲”这看似无情感的词。然而这“闲”是藏着极深沉情感的,“闲”与“好时光”的交织,让她何其无奈与痛苦。

下片并未脱离上片的情感轨迹。第一句“屏障厌看金碧画”中的“厌”字,是全词情感的最高点,余下几句,尽是这时情感飞瀑直泄而下的水流,“罗衣犹觉寒”,“眉谱无心思”。“厌”字较之“泪”、“怕”,更为深沉,所以内敛得也最深。这时她对外部世界的一切只是一个“无心”,对那些氤氲的沉香、华丽的屏画、缤纷的眉谱等,就因一个“厌”,不闻、不看、不画,无有适意,无不伤怀,看似“天命无常,人事随兴”,其实心中的情感确是最为激烈的。这种“非我所爱,皆我所恨”的细腻而激烈的情感,逐渐从词中表现出来。

回观《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全词,词人在情感处理上颇动心思。在情感的处理手段上,采用“收”的方法,而情感的表现上,却是念人伤怀,愈感愈深,递相深进地“放”。这首词很短,可谓“小制”,然情感上却收放并进,读之味足,感慨至切。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

参考资料

  • [1]汪政,陈如江编注.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37-39页
  • [2](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119-119页
  • [3](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夏华等编译,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5,第38-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