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楚汉战处》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既描绘了当年楚汉激战的盛况,高度评价了历史英雄的杰出才干,又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面对蒙古强敌来袭的现状,渴望金朝也出现英雄人物力挽狂澜的急切心情。该诗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诗境苍凉悲慨,感人至深。
译文注释
译文
同钦叔赋
与李钦叔一起作赋
虎掷龙拿(1)不两存,当年曾此赌乾坤(2)。
如猛虎腾跃,似神龙搏争,我恍见那两军鏖战,势不并存,当年,此地曾燃起漫天战火,只为了楚与汉争抢乾坤。
一时(3)豪杰皆行阵(4),万古河山自壁门(5)。
一世的英雄豪杰尽卷入战争的行列,永存的荥阳山河犹自似坚固的营门。
原野犹(6)应厌(7)膏血(8),风云长遣动心魂。
辽阔的原野,想来已吸足了战士的膏血,那战争的风云,令后人长久地震撼心魂。
成名竖子(9)知谁谓(10)?拟唤狂生(11)与细论(12)。
在这里,曾有人感慨“竖子成名”,不知他可知道说的何人,我真想唤起那狂诞的书生,把这事和他细细地辩论。
注释
(1)虎掷龙拿:等于说虎斗龙争,比喻激烈的搏斗。掷,腾跃,跳跃。拿,搏斗,争持。
(2)赌乾坤:用天地为赌注以博输赢,意思是争夺天下。乾坤,天地,这里代指国家政权。
(3)一时:一世,当代。
(4)行阵:军队的行列,战阵。
(5)壁门:原意为营门,喻江山形势险要,可以固守之处,这里是指荥阳。
(6)犹:仍、仍然。
(7)厌:厌足,满足。
(8)膏血:人的脂肪和血液。
(9)成名竖子:《晋书·阮籍传》载,阮籍曾登广武山观楚汉战处,慨叹道:“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竖子,对人的鄙贱称呼,略同于今天所说的“小子”。
(10)谁谓:说的是谁。谁,“谓”的前置宾语。
(11)狂生:指阮籍。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在司马氏的黑暗统治下,害怕遭到迫害,只好缄口不言,佯狂纵酒,因此被称为“狂生”。
(12)论:分析,辩论。
创作背景
金宣宗元光元年(1222)前后,元好问的友人李钦叔登览荥阳古城,作诗寄赠元好问,元好问写下《楚汉战处》该诗答赠。
文学赏析
“虎掷龙拿不两存,当年曾此赌乾坤。”首联破空而来,入手擒题,叙写了楚汉当年以乾坤为赌注,势不两存的争战局面。诗人登临楚汉战处,很自然想起了当年楚汉双方,像猛虎在腾掷,像神龙相搏持,残酷战斗,誓不两存,在这里,把世界作为赌注来比输赢。这一联,“虎掷龙拿”,写出了当年争战的激烈;“不两存”,点明了争战态度的尖锐决绝;“赌乾坤”则表明了他们争战的规模之大。两句诗,就把楚汉争战的全局表现出来了。而“赌乾坤”三字,更透露出了他们争战的目的,不是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而是为自己在争夺天下,一个“赌”字,把这场严酷的争战戏剧化,表明了诗人对这场争战的批判含义。
“一时豪杰皆行阵,万古河山自壁门。”颔联承首联,继续叙写楚汉争战两军对峙,壁垒森严的阵势。一时的英雄豪杰,都参加到战争的行列中来,一个“皆”字,表现了参与这场战争的人员之多。万古河山,本来就是它坚固的门户。一个“自”字,突现出了双方凭险而据,争战对峙的形势。
“原野犹应厌膏血,风云长遣动心魂。”颈联由叙写史实转为议论,抒写了诗人对这种“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战争的厌恶之情。战争中消耗的都是民脂民膏,原野上流淌的都是士卒的鲜血。“原野”“犹厌”,足见损耗的民脂民膏之巨,流淌的鲜血之多,连广阔的原野也吸足了,再也不堪忍受了。一个“厌”字,写出了战争造成的财务的损耗、人民生命牺牲的惨重。楚汉战争距诗人所处的时代已经一千四百多年了,但凭眺当年战场遗迹,遥想当年战争的风云,仍然使人动魄惊心。
“成名竖子知谁谓,拟唤狂生与细论。”尾联,引用晋代阮籍的话作结,并提出疑问,显示了诗人对“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英雄们的鄙夷之情。所谓“竖子成名”究竟说的是谁。有人说是指刘邦,有人说是指司马懿和曹操。因此,诗人想唤起狂生阮籍,问个究竟。这个结尾,颇有“篇终接混茫”之妙。“成名竖子知谁谓”,无论是刘邦也好,还是司马懿和曹操也好,正因为他们与他们的敌手“虎掷龙拿不两存”地“赌乾坤”,才造成了“原野犹应厌膏血”的浩劫,才使得“风云长遣动心魂”,他们这些成名的“英雄”,有何功可夸,何绩可赞。“知谁谓”一个问句,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鄙夷、讥讽,表现了诗人对造成生灵涂炭,将士骨枯的战争的批判,“拟唤狂生与细论”,细论什么,“知谁谓”,实际上诗人心中已有了明确的答案,但用一“拟唤”,用一“细论”,则使得这个结尾余味无穷,引人遐想,有了“含不尽之意”的韵致。
该诗一二联,叙写了楚汉争战史实;三四联由叙而议,抒发了诗人对不义战争的否定,对建立在膏血盈野的基础上的所谓成名英雄的讥讽之情。
诗人身处末世,与阮籍“穷途顿足而返”的心境很相似,故常以老阮自比。在该诗中,元氏亦是站在生灵尽丧的立场上,对古代为一己之目的争斗的个人野心家进行严厉的批判,其中“厌”字下得极其沉痛,前四句写斗争之尖锐、阵势之浩大,都是为此字作铺垫的。篇末二句意味颇丰,“成名竖子”当包括为私利残害生灵的一切野心家,包括当时的蒙古贵族。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郑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历代咏郑诗选,第170页
- [2]王紫微编著.《古代怀古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第219页
- [3]郑力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元好问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42-44页
- [4]梁国强,宋余三主编;王中民,刘广恩,张万纲副主编.《魅力惠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2.第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