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李白二首·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作品简介
《梦李白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记梦诗,这组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组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梦李白二首·其二》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
译文注释
译文
浮云(1)终日行,游子(2)久不至。
天上的浮云终日飞来飘去,远方的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3)。
一连三夜都梦见与你相会,情亲意切足见你对我厚谊。
告归(4)常局促(5),苦道来不易。
告别时你总显得局促不安,愁苦地诉说来路艰险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6)。
你说江湖上风波多么险恶,总是担心船只失事会翻毁。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7)。
你出门时还搔着满头白发,好像辜负了平生凌云壮志。
冠盖(8)满京华,斯人(9)独憔悴。
京都中达官贵人冠盖相续,高洁如你却落得这样憔悴。
孰云(10)网恢恢(11),将老身反累。
谁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为何你到老反被牵连受罪?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12)。
你的声名将千秋万代流传,可是生前却这般悲凉孤寂。
注释
(1)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
(2)游子:此指李白。
(3)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意谓李白一连三夜入我梦中,足见对我情亲意厚。这也是从对方设想的写法。
(4)告归:辞别。
(5)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6)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述李白告归时所说的话。
(7)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写李白告归时的神态。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8)冠盖:指代达官。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
(9)斯人:此人,指李白。
(10)孰云:谁说。
(11)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
(12)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意谓他活着的时候虽然寂寞困苦,但必将获得千秋万岁的声名。
创作背景
《梦李白二首》这首组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时所写。李白和杜甫于公元745年(天宝四载)秋,在山东兖州石门分手后,就再没见面。杜甫流寓秦州,消息隔绝,只听闻李白被流放,却不知其已被赦还,仍在为李白忧虑,不时梦中思念,于是写成这两首诗。而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文学赏析
上篇所写是诗人初次梦见李白的情景,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8
- [2]张祥斌.名师导读古诗词名句分类解析.长沙:岳麓书社,2014:106
- [3]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