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朱鹭》是汉代乐府诗中的《铙歌十八曲》之一,属《鼓吹曲辞》。此诗以不捕鱼的朱鹭为喻,说朱鹭理应到荷叶下去捕鱼,但看不到它去捕鱼,更看不到它把捕获的鱼儿吐给主人,旨在抨击那纵奸养慝的失职的谏官。全诗采用民谣形式,短小活泼,比喻形象而意蕴深厚,形象简明而寓意豁然。
译文注释
译文
【版本一】
版本一
朱鹭(1)何食食茄下(2)。不食不吐将以问谏者(3)。
朱鹭朱鹭翩翩飞,寻觅美食在哪里?荷叶下面鱼儿肥。不是殷勤去捕鱼,不见吐鱼报主人,敢问当今谏官可相似?
【版本二】
版本二
朱鹭鱼以乌(4),路訾邪(5)鹭何食?
朱鹭朱鹭翩翩飞,寻觅美食在哪里?
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谏者。
荷叶下面鱼儿肥。不是殷勤去捕鱼,不见吐鱼报主人,敢问当今谏官可相似?
注释
(1)朱鹭:红喙的鹭鸟,可助人捕鱼。古时常用作饰鼓的图案。
(2)食茄下:鹭鸟在荷下进食。茄,古“荷”字。
(3)谏者:汉代专司纠举权贵奸猾之徒的官员,如御史、刺史之类。谏,一作“诛”。
(4)鱼以乌:朱鹭吃鱼,吃掉后又想吐出。
(5)路訾邪:一种声音,无实意。
创作背景
《朱鹭》在《乐府诗集》中属《鼓吹曲辞》。历来对其题旨的理解亦分歧颇大,或谓刺上以利禄驭士,或以为纪祥瑞之颂歌,或以为讽刺时政、抨击谏官失职之作。《朱鹭》古曲与鼓乐相连,而汉乐府《朱鹭》曲尤重在“咏谏鼓”,此或与谏官之道有关。古代朝廷上树立一面大鼓,上面装饰有一只红色的鹭鸟。这面鼓,就是面谏皇帝时用的。朝臣向皇帝进谏时,就要先击鼓。《朱鹭》假借咏鼓,以勉励进谏者要敢于向皇帝尽情吐露忠言。
文学赏析
《朱鹭》一诗,以不捕鱼的朱鹭为喻,旨在抨击那纵奸养慝的失职的谏官。《诗比兴笺》云:“《魏书·官氏志》,以伺察者为侯官,谓之白鹭,取延颈远望之意。汉初内设御史大夫,外设刺史,纠举权贵奸猾,故取鹭为兴。……荷下鱼所聚,故鹭当食于荷下。苟不之捕食,又不以吐者告,则纵奸养慝,所司何事乎!诗曰:‘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将以问谏者之谓也。”既指出了这篇作品所用之比兴手法,又颇得诗人之旨。“食茄(荷)下”,是说朱鹭理应到鱼儿密集的荷叶下去捕鱼,接着一转则指出既看不到它去捕鱼,更看不到它把捕获的鱼儿吐给主人。简直是一伙白受主人豢养的无用之物。形象简明而寓意豁然。“将以”句则明确把朱鹭与那些谏者相提并论,类比之中点破题旨,矛头直指那些食君禄而不奉君事的“谏者”。不平之气,讽刺之意于此尽然流出。这首作品采用民谣形式,短小活泼,比喻形象而意蕴深厚。
此诗就文辞来看,其文字模糊多有难解处,然就现有的文献亦隐约可见其所指向。首先,认为此诗“为咏谏鼓”的说法应该是具备定的可信度的。从朱鹭这意象在古代社会的使用范畴来看,鹭的意象主要是因为其高雅而出现在上流社会语境中。鹭普遍用以饰鼓,而鼓之为物,不独战鼓耳。《说文解字》曰:“鼓,郭也。春分之音,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从直,支象其手击之也。”而就古文字来说,凡从直者多半与祭祀有关,如礼(从示,从豐)、丰(豐,行礼之器)等字。《风俗通义》又云:“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鼓也是农耕民族的精神力量,激发着人们从事农事。《周礼》中言有“六鼓”,“靁鼓八面,灵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晋鼓皆两面”。又云:“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见《周礼·地官·鼓人》),可见周时,国家已专门建立了管理鼓乐的机构,并制定了一套鼓乐的制度,而鼓更加规范的用于各种祭祀、军事、劳作等场合。因此,部分记载里认为:“汉时有《短箫铙歌》之乐,其曲有《朱鹭》《思悲翁》《艾如张》《上之回》等曲,列于鼓吹,多序战阵之事。……及魏受命,改其十二曲,使缪袭为词,述以功德代汉。”似乎朱鹭只是战曲,只是晋时才改用为官府颂声。而《文献通考》云:“朱鹭之类是也……天子所以燕乐群臣,短箫铙歌鼓吹之常亦以赐有功诸侯也”。又云:“朱鹭祥瑞之事也……各指其事非专为战伐也。”(《文献通考》)这些说法表明鹭与鼓是紧密相连用于官府宴会、行军进谏等多种事宜的。因此,《朱鹭》古曲的主旨更近雅颂,与官府仪制等事宜有关。至于是饮宴欢会之声还是君子悲声,则因时因事而其,其譬喻多样而灵活。所谓“讴歌亦情之不能已者,大夫士从而文之,以明一时之盛”,也是“君子固有取焉”(《江西通志》卷一百三十七《艺文序》二)。因此,其后南朝宋何承天《硃路篇》写道:“硃路扬和鸾,翠盖曜金华。”这里盛称路车之美,与“路鼓”的古代建制亦遥相呼应,写官家职事和官员的雍容姿态,有古意寓焉,与汉曲之意即不完全切合但亦相离不远。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曹道衡 选注.乐府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5
- [2]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3.155
- [3]赵光勇.汉魏六朝乐府观止[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