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鸿鹄歌》是汉高祖刘邦创作的一首诗,此诗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羽翼丰满的鸿鹄一飞冲天、无所困厄的壮阔景象,表明作者对换立太子一事的无能为力,显露出他欣喜、无奈、痛苦、冷静一系列情感交织的复杂心态。全诗采用暗喻手法,通体运用四言,传达着作者难以直述的多重情怀。
译文注释
译文
鸿鹄(1)高飞,一举(2)千里。
天鹅飞向天空,一下能飞数千里高。
羽翮(3)已就(4),横绝四海。
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四海翱翔。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可以四海翱翔后,你能将它怎么样?
虽有矰缴(5),尚安(6)所施?
即使拥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样?
注释
(1)鸿鹄:即鹄,俗称天鹅。因其善高飞,常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2)举:振翅高飞。
(3)翮:本意是羽毛中间的空心硬管。诗中指羽毛。
(4)就:成,丰满。
(5)矰缴: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矰,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
(6)安:怎么。
创作背景
据《汉书·外戚传》云,汉高祖刘邦因为嫌吕雉的儿子太子刘盈为人过于仁厚软弱,想废掉他而立其爱妾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但因吕雉为人刚毅,采用了张良的计策,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使得高祖的想法未能实现。因此高祖作此歌劝慰戚夫人,以说明无力更换太子的道理。
文学赏析
《鸿鹄歌》是西汉汉高祖刘邦的乐府体诗。在诗中,刘邦采用暗喩手法,表明自己对换立太子一事的无能为力。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用天空的大雁比喻太子刘盈,确立刘盈为太子,是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时的事。刘邦后来发现,刘盈过于「仁弱」,担心他难以继承皇位。他很喜欢赵王刘如意,觉得刘如意很像他。但是,刘盈是「嫡出」,吕雉所生。刘如意是「庶出」,妃子戚夫人所生。废嫡立庶,是件大事;况且,吕雉又是他的原配,曾经患难与共,他一时委决不下,多次徵求亲近大臣的意见。但是,大臣中多数是刘邦的故交,和吕雉也有情面;而戚夫人,除了皇帝的恩宠以外,绝没有吕雉那样的「群众基础」。所以,包括留侯张良在内的一班老臣,都劝刘邦不要免去刘盈的太子地位。刘邦看到大臣们拥戴刘盈,认为他像鸿鹊,甚至「一举千里」,那是受了蒙骗。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说的还是刘盈,刘邦仍被假像蒙蔽着。吕稚知道刘邦的心思,暗暗心焦,她更知道「母以子贵」的道理,谁的儿子做皇帝,生母就是皇太后,无上尊贵,于是她不遗馀力地进行了频繁的幕后活动,求助于大臣,甚至不惜屈尊下跪,求张良帮助。最后,她就按张良的主意,让刘盈去巴结当时的四大名士「商山四皓」。这四个老头儿正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这四位是顶尖的世外高人,人称「四皓」,即四颗明星。张良就让四个老头儿当太子的老师。「四皓」曾拒绝过刘邦的遨请,不肯出山做官,如今却同刘盈同车四游,使刘邦误以为刘盈有才能,孚众望。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刘邦面对戚夫人的哭泣,表达出自己爱莫能助、无可奈何的心情。刘邦病重以后,自知大限不远,曾又一次和大臣们提到接班人问题。大臣们除了陈说利害以外,都对刘盈极口称赞,使刘邦最终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当他把这一情况告知戚夫人时.戚夫人十分悲伤,泣不成声。刘邦宽慰她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鸿鹊歌》,就是这样一首忧心忡忡、情意绵绵的歌。
《鸿鹄歌》情真意切,巧用比喩,仍是楚辞遗风,联系史实去读,不乏感人的艺术力量。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司马迁.史记.长沙.岳麓书社.1988.459
- [2]吕晴飞 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