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杨云卿淮上别业

地近得频到,相携向野亭。

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

望久人收钓,吟余鹤振翎。

不愁归路晚,明月上前汀。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访杨云卿淮上别业》是北宋画僧惠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好友杨云卿相携游揽野亭时的所见所闻,表达诗人对野亭附近优美的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又通过“渔人垂钓”、“白鹤振翎”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地近得频到,相携向野亭(4)

因为住的近,这淮上别墅我经常过往;今天我与主人一起,出了别墅,到郊野的小亭,浏览早春的风光。

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5)青。

淮水从中间流过,把连绵的冈峦隔断;春风悄吹,野地里的烧痕已经是绿色葱苍。

望久人收钓,吟余(6)振翎(7)

我们久久地眺望,淮水边垂钓的人已经收场;吟罢诗句,水边的白鹤也振翅远翔。

不愁归路晚,明月上前(8)

不用担心回去太晚,路上太暗,一轮明月已经升起,把水边的平地洒满了清光。

注释

(1)杨云卿:生平不详。

(2)淮上:淮河边。

(3)别业:即别墅,住宅,府邸。

(4)野亭:郊野的小亭子。

(5)烧痕:火烧的痕迹。农民在冬天常放火烧野草以肥田。

(6)吟余:吟罢。

(7)振翎:抖动羽毛。翎,鸟翅和尾上的长而硬的羽毛。

(8)汀:水边平地。

文学赏析

《访杨云卿淮上别业》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好友杨云卿相携游揽野亭时的所见所闻,表达诗人对野亭附近优美的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又通过“渔人垂钓”、“白鹤振翎”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杨云卿不知何许人,看来与惠崇关系很密切,所以这首记游诗,在写杨家别墅外所见到的景物外,还流露出与主人深切的情谊与共同的情趣。

诗真正写淮上别墅的只有首句“地近得频到”。因为杨家与自己的住所很近,所以常常去拜访,与杨云卿很熟。因为“得频到”,所以对杨家别墅已不用再游览,主人既然是知交,时逢春天,两人便一起出门去踏青了——“相携向野亭”。

以下一联,写野亭中所见的景色。郊外山坡起伏,淮水从中穿流而过,似乎把山坡一分为二,四周的原野,农民放火烧冬留下的焦痕上,又长出了嫩绿的青草。这一联,出句给人以空旷的感觉,对句由烧痕之青而呈现春色,写得细致入微。“入”字锤炼工稳,描写的意境,很容易使人想到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名句。惠崇是著名的画家,他的诗很注意色彩及布局,清贺裳《载酒园诗话》说他的诗“不唯语工,兼多画意”,这一联正体现了这一特色。

下半段转而写情,表达对眼前景色的迷恋,但仍然通过写景来表达。诗说自己与杨云卿站在亭上,望着淮河,被春景所陶醉,忘记了时光的流逝,只见到河边垂钓的人收拾了钓竿回去了;水边的白鹤,也在他们吟罢诗句后,振翅远飞。

渔人回去,白鹤飞走,都暗示天色已晚,到了应该返归的时候了,但诗人仍然意犹未尽,指出用不着发愁担心天晚难行,一轮明月,正悄悄升起,月光已经洒在河前的平坡上了。这样写,使诗充满闲情逸趣,诗人此番出游的悠然惬意,也通过不急于回去表白出来。而月光升起,郊野又呈现另一番景色,读者自可通过想象来体会,诗的底蕴便扩大了。

惠崇之诗,在宋初“九僧”中最负声名。这首诗写出了游兴的浓厚,情态的闲适,景物的关好,且吐词属语,浅近自然,而有情致,颇见艺术才华。

作者简介

释惠崇

释惠崇

北宋僧人诗人

惠崇(965—1017),福建建阳人,北宋僧人,擅诗、画。作为诗人,他专精五律,多写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描,力求精工莹洁,颇为欧阳修等大家称道;作为画家,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也”(北宋郭若虚语)。苏轼为惠崇画作《春江晚景》的题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名传千古。

参考资料

  • [1]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9-21
  •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