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作者来到都城的城北,遇上北京冬春之际,大风扬沙,尘土满天,极富地域风情。下片写作者目送飞鸿 ,远望被云、山遮断的地方,推想应是千里飞雪的江南故乡。这首词显示他厌弃京中豪门的权势,同时思念南方的故乡。意境浑茫,感情沉郁。
译文注释
译文
一帽(1)红尘(2),行来韦杜(3)人家北。满城风色,漠漠(4)楼台隔。
帽上积着城市中的风尘,我来到都城的城北。城中正刮着大风,卷起尘土,满城都漠漠一片,人家的楼台隔着尘土,模糊不清。
目送飞鸿(5),景(6)入长天灭。关山(7)绝,乱云千叠,江北江南雪。
我仰望飞雁,直到雁影消失在遥远的天空中。天边的山脉一线,云层重重叠叠,要下雪了,这雪花将洒遍大江南北。
注释
(1)一帽:暗用“侧帽”典。
(2)红尘:闹市的飞尘。
(3)韦杜:唐代韦氏、杜氏的并称。韦氏居韦曲,杜氏居杜曲,皆在长安城南,世为望族。时称“韦杜”,世人有“城南韦杜,离天尺五”之称。这里指北京城中贵族豪门所集中居住的地方。
(4)漠漠:形容分布。
(5)目送飞鸿:眺望天边雁影。
(6)景:同“影”,这里指雁影。
(7)关山:关隘和山川。这里指北京郊区的西山等。
创作背景
在《怀人馆词选》中这首词的前一首为嘉庆十六年(1811年)辛未六月所作的《水调歌头·风雨飒然至》,而第二年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年)四月,龚自珍已经南下。就词中“韦杜”、“江北江南雪”等词句,可知这首词所写为北京冬日,故必为嘉庆十六年(1811年)初冬在北京时所作。当时作者随父居京,放眼满城的高贵门第,却感到自己堕染“红尘”,难免遥远相隔之慨。于是寄心事于飞鸿远灭的长天之境,又深切怀念起“江北江南雪”的故乡。二十岁的作者,在这年的十月二日骑马出游而写了这首词。
文学赏析
上片开头便由骑马出游写起。先写骑马出游的风貌。“一帽红尘”,点明出游时风尘仆仆, 同时,还说明了出游所经之路是尘埃飞扬的闹市。再写骑马出游的行踪,以“韦杜人家北”代指清都京师中的显贵豪门的住宅区。随后, 写所见到的显贵豪门住宅区的楼台,并以“满城风色”作比,认为有“隔”。作者在此未发一个议论, 但却表示了对显贵豪门厌弃的态度。
下片转写飞鸿南去。飞鸿飞去的地方正是作者家乡所在的江南,于是,禁不住对家乡的思念而“目送飞鸿”,一直望到飞鸿的影子在远天消失。作者的思乡之心便飞过了隔绝的关山,从千迭的乱云中穿过,想象到家乡可能也正是千里飞雪。下片写南去的飞鸿,进而抒发了思乡之情,表面上看来与上片表达的思想关系不大,实际上,越写思乡之切,就越使得对显贵豪门厌弃的态度更加鲜明。
词的上、下两片,虽各有侧重,但又是完整的一体。两片相接,照视线的移动,由望高楼到望空中,再到望飞鸿,合理而自然。全词无议论,以形象的语言写所见、所想,再透过所见、所想显露出要表达的思想。写所想,能驰骋想象,飞过关山,穿过乱云,展现了千里飞雪的壮阔图景。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陈维崧.清八大名家词集.岳麓书社.1992.第716页
- [2]龚自珍著;侯荣荣解评.龚自珍集.三晋出版社.2008.第149页
- [3]罗斯宁,罗镇邦选注.历代词三百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第3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