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闻雁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九江闻雁》是南宋诗人陈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出作者日夜思念家乡和亲人而欲归不能的急切心情。三四句推进一层,不仅家乡遥远,而且少有音信,因而思乡心切,听到南归雁鸣,环视四周景色,通过眼前景色的描写表现了思乡的深情。统观全诗,无非叙事写景,全无“情”字,但细细玩味,“情”却无处不在。景中有情,事里含情,以情统景,借事寓情。可谓无字是情,却又无字非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烟波渺渺(2)悠悠(3),家在江南海尽头(4)

抬头远望,长江上烟波渺茫,飞向家乡的梦,也一样辽远悠长;呵,故乡,在江南天涯海角的远方。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书信那么稀少,兄弟相隔呵令人断肠!猛然传来大雁的一声呼唤,九江的秋天,又来到我的身旁。

注释

(1)九江:今江西九江市。

(2)渺渺:此指江水无边无际的样子。

(3)悠悠:思绪悠远无尽。

(4)海尽头:指遥远的地方。

创作背景

《九江闻雁》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人的家乡在福建莆田,亲人兄弟都在故乡,而诗人自己只身在九江,难得收到来自家乡的口信或书信。某年初秋的一个傍晚,诗人独自来到长江边上,但见暮霭沉沉,江水浩浩,思乡之情涌现而有此诗。

文学赏析

《九江闻雁》全诗来看,乡思浓重,弥漫天地,开篇写景记梦,当是烘托乡思。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现实的曲折反映,诗人的悠悠长梦,一定是与家人团聚,与兄弟欢笑,与故友交谈,与山水相依。

唐代诗人崔颢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主李煜词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陈均的乡愁亦如滔滔江水,绵远流长,无穷无尽。诗人点出自己的家乡在遥远的天边,在江南,海角天涯。这个“海尽头”的表达,给人以山长水阔、遥不可及之感,也给人以波飞浪涌、险象环生之忧,空间的阔远与心灵的隐忧交织在一起,让人体会到思家而难回的艰难苦痛。一边是内地九江,一边是遥远的天涯,用虚幻的梦来连接两地,用伤痛的心来承受思乡,何其沉重,何其悲壮。陈均笔下的烟波浩渺,天涯海角总是给人以望而不见,行亦难达之感,多了伤心沮丧,多了忧虑迷茫。

诗歌的结尾亦是以景写情,情韵无穷。秋空掠雁,触目惊心,引发乡思,自古皆然。据传大雁是候鸟,随气候变化而自由迁徙,每年秋天,大雁由北飞南,栖息在湖南衡阳回雁峰上,来年春暖,再飞回北方。文人游子长期在外漂泊,对于天气的变化、时间的流逝和候鸟的迁徙,高度敏感,这些变化总是勾起他们对于故乡,对于亲人的缕缕思念,所以,古诗词中写“雁”,多与离愁相思有关。雁来雁去,关涉乡思,关涉怀远。陈均诗中特别点明这是“新雁”,还暗示了时光流逝,匆匆又过了一年,诗人还是不能回家,乡思更浓、更重。

“九江秋”,这种体味也很特别,四季轮换,春去秋来,天地亦然,都是秋。可是,诗人硬要强调“九江秋”,因为诗人滞留九江,思乡心切,心境凄寒,所以对秋,对此时此地的浓浓秋意体味特深,似平整个九江天地,都弥漫着诗人如烟似雾的乡愁。一声雁鸣回荡在空旷九江之秋,一位诗人漂泊在浩渺长江之上,意境萧索清旷,心情冷落孤寂。诗人的心,随雁而去,随故乡而行。当然结合前面一个诗句来看,这大雁还寄托了诗人久盼家书,却满怀落空的幻灭感,失落感。大雁飞过家书不达,只等来一场失望,一场心痛。

《九江闻雁》全诗叙事写景,句句关涉乡愁,叙事是第二、第三两句,写景为首、尾两句。第二句极言身在九江,家在海角,遥遥相隔,天长水远;第三句又言离家久远,兄弟阻隔、音信稀疏,牵肠挂肚,叙事平实道来,离情自现,乡思弥漫;首句写江水浩渺,如烟似雾,乡梦悠悠,绵绵不绝;尾句写九江秋意,弥漫天地,一声新雁,叫断心怀。写景精心点染,无不烘托离愁乡思。整首诗歌写景也罢,叙事也罢,情无处不在,景中有情,事里含情,以情统景,借事寓情,可谓“无字是情,却又无字非情”,深得唐人风味。

作者简介

陈均

陈均

南宋学者

陈均(1174一1244),字平甫,号云岩,又号纯斋,莆田(今属福建)人。自幼安贫力学,在太学肆业。曾用纲目义例辑有《宋编年举要》《九朝编年备要》二书。端平初(1234),赐迪功郎,坚辞。享年七十一岁。

参考资料

  • [1]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801-802页
  • [2]李安纲主编;杨桂森,杨蔷云编著,万家诗萃,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1,第1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