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李来禽帖

青李、来禽、樱桃、日给滕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此帖为《十七帖》丛帖第二十五通尺牍。 又称《青李帖》、《来禽帖》,《宣和书谱》中称《青李来禽帖》。四行,二十字。《十七帖》第二十六通尺牍。

《晋书·王羲之传》载:“其晚年优游无事,修植桑果,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种果植树,是王羲之晚年的一项爱好。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青李、来禽(1)、樱桃、日给滕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

青李、来禽、樱桃、日给滕四种果树的种子,用囊盛装为好,封于函中送来,大多不能发芽。

注释

(1)来禽:果名,又名林檎,也称沙果、花红。因此果味甘,果林能招众禽至,故有来禽、林檎之名。

文学赏析

《十七帖》乃王羲之草书煊赫之迹,独此帖为楷书(个别字略带行书意)。观其书意,饶有魏晋楷书古朴意、较传世的楷书《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均有过之,或许更接近王羲之楷书的本来面目。仅仅二十字,却是研究王书的极可宝贵的资料。

王羲之的楷书字体边横张为纵展,纵向笔画挺直多向下引出,结体匀衡大方。王羲之对原有楷书笔法作了改造,形成“内擫”和“一拓直下”的特征。就字的横笔来分析,王羲之楷书在起笔处有按笔,收笔处不着重折笔重按,在运笔速度上缓前急后,笔画趋于简化明快,道整匀紧。笔法上的改变使字的体态也与以前不同。

王羲之的楷书“潇洒纵横,何拘平正?”有“魏晋飘逸之气”。字形上并不追求通篇每个字宽高相等,而是按照字的自然姿态安排点画,能“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这些特点,在《青李来禽帖》里得到了验证。

作者简介

王羲之

王羲之(书圣)

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人。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