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组绝句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九首诗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表现了草堂一带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触。第七首诗是写初夏的景色。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1)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2)(3)

飘落在路上的杨花像铺了一层白毡,点贴于溪面的荷叶像堆叠着的青钱。

笋根雉子(4)无人见,沙上(5)雏傍母眠。

竹林笋根间的幼雉难以发现,溪边沙滩上的凫雏傍母而眠。

注释

(1)糁:散。

(2)叠:一作“累”。

(3)钱:一作“钿”。

(4)雉子:雉的幼雏。雉,通称野鸡,性好伏,善走。

(5)凫:野鸭。

创作背景

《绝句漫兴九首》这组绝句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夏之交,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组诗之后。当时作者卜居成都草堂。

文学赏析

第七首诗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5
  • [2]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61-163
  • [3]张忠纲 孙微 编选.杜甫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73-174
  • [4]陈贻焮.杜甫评传(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30-534
  • [5]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8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