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小桃红·秋江》是元末画家、诗人倪瓒创作的散曲。此曲先写深秋季节,江面上飘浮着淡淡的烟霭,江水更加澄彻,好像白练。接着写雪霁初睛,绿𬞟红蓼,显现生机。最后道出了作者对当时现状的一丝不满,但不影响对自然美的表达和美好愿望的展现。全曲写景平静优美,视野明朗开阔,具有心灵深处的激荡,微妙的幽怨和五彩缤纷、澄净的自然美。
译文注释
译文
一江秋水澹(1)寒烟,水影明如练(2),眼底离愁数行雁。
摇动的秋江上飘浮着清寒的烟雾,明净的秋水宛如一条白练。极目远望,数行南归的大雁勾起我心中的离愁别怨。
雪晴天(3),绿蘋(4)红蓼参差(5)见(6)。吴歌(7)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雪后的晴空极其澄澈,江边的绿蘋和红蓼高低不齐、错杂相间。江上渔人一边荡桨,一边唱着吴歌,一曲哀怨的歌声惊起了栖息的白鸥,它们展翅飞向蓝天。
注释
(1)澹:江水摇动的样子。
(2)练:熟绢。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
(3)雪晴天:极其澄澈的晴空。雪,特别,极,今江苏方言犹有之;一说雪白,明朗。
(4)蘋:水生草本植物。
(5)参差:高低长短不齐。
(6)见:同“现”,呈现,显现。
(7)吴歌:江南一带的民歌。
创作背景
倪瓒既是散曲作家,又是画家。他是散曲作品虽然描写重点不同,但都有他对生活、自然、情感的感叹,都是他的人生感悟、思想境界、绘画境界的吟唱。此曲就是一种心与自然冲撞后掩饰心境、赞美自然的唱写。这可能是倪瓒开始漂泊生活不久的散曲作品,对应于他的画作《溪山亭子图》《松林亭子图》《渔庄秋霁图》的境况。
文学赏析
前人对唐代诗人、画家王维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倪瓒的这首曲子描写江南水乡的景色,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此曲先写深秋季节,江面上飘浮着淡淡的烟霭,江水更加澄彻,好像白练。接着写雪霁初睛,绿蘋红蓼,显现生机。最后道出了作者对当时现状的一丝不满,但不影响对自然美的表达和美好愿望的展现。
一个雪后晴天,一江秋水白练似的向远处平铺舒展,在残雪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明亮。水面上淡淡的烟霭似乎还带有一些寒意。天空中征雁数行,飞向南方,似乎勾起了作者的离愁别恨。展眼望去,水边的绿蘋、红蓼参差错落有致,把这幅“秋江雪霁图”点缀得更加素雅,更富有野趣。然而,港汉深处凄清哀怨的吴歌声却又使这明丽的画面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怅惘色彩。一叶小舟荡桨而出,歌声、桨声惊起了滩头休息的白鸥,扑簌簌地飞向远处。
如果说它是一幅图画,那它就是一幅简洁凝炼的山水图。秋水如练,此乃画之空灵飞白处,再烘染于寒烟,则氤氲满纸。此又是画中常用的染晕之法。绘画中有水墨取韵,见笔得骨之说,倪瓒此处正是先求其韵,而后以飞雁“出俏”。而绿𬞟红蓼则于画面中微着色彩,得此一笔,则画面灵活而有生气在江天、雪天的映衬下,此“小景”便更是全图之俏丽处了。而“吴歌荡桨”“白鸥腾空”,则又使静态的图画中显出动感。作者在此未具体描绘吴娃之态,若将其作画观,则此船此桨当微露于绿𬞟之上,隐然于红蓼之中,此又是画家常用的“藏头露尾”之法。整个画面远景、中景、近景层次分明,虚实相生,頗见画家倪瓒的构图匠心。
然此曲毕竟又是“诗”,它又具有诗的魅力。诗中有画固然为佳境,但仅限于此,却还不足,妙处当还在画中有诗。画只能凭视觉去体会,而诗却可以将人之心境妙托字间。此曲以“寒烟”先暗点一笔,以“离愁”表明心绪,而哀歌之声,则非诗不能点出了。为此,此曲就不是一首单纯的写景之作。
但更耐寻味的却是作者心底的思绪。作者并未完全忘情世俗,超脱实心灵深处的幽怨微妙地叩击着他的心弦。“眼底离愁”是什么作者并来明说。倪瓒晚年预感国势将乱,疏散家财而遁迹江湖,其“离愁”也许就是因此而来,也许不限于此,还有更深一层的底蕴。总之,作者一方面把大自然写得那么美,一方面又透露出内心的不平静,完整地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邓元煊.元曲:彩图版[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