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古梅二首》是南宋诗人萧德藻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组诗是诗人隐居生活与诗歌风格的生动写照。第二首诗咏黄昏的古梅,展现了古梅托根绝壁、远离尘嚣的清幽之境,并反用古人以吹笛赏梅之意,表达了淡泊名利、不求人知的高洁品质。两首联读,借物咏志之义不言自明,充分表现了诗人宁可难觅知音,也不求与俗人知的品格。这组即景抒情的诗作描写、议论皆引而不发,寄韵味于诗外,遣词用句体现了诗人奇峭的诗风。
译文注释
译文
百千年藓(1)著(2)枯树,三两点春(3)供老枝。
枯树之上蒙着千年苔藓,老枝上缀着两三朵花。
绝壁(4)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
植根绝壁哪得笛声颂扬?只恐斜日下冷蜂来扰乱清闲。
注释
(1)藓:苔藓。
(2)著:同“着”,粘附。
(3)三两点春:三两朵梅花。
(4)绝壁:极其陡峭的山峰。
创作背景
《古梅二首》这组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萧德藻学诗于曾几,受江西诗派的影响,有的诗歌也特别讲究“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历”,风格苦硬瘦劲,此组诗便是其中代表之一。考萧德藻隐居屏山,千岩竞秀,故自号千岩老人(见《乌程县志》本传),味诗意当是借梅自咏,以明终隐之志。
文学赏析
第二首是叠前韵之作,咏的是黄昏的古梅,却又换了一个角度。发端是一联对仗,用了拗救(“著”字宜平而用仄,“供”字宜仄而用平);以“百千年藓”与“枯”、“老”诸字眼点出梅树之古,以“两三点春”极言梅花之少。声调和字面都给人以“苦硬”的印象,而旦不再用“比”,改用了“赋”的艺术手法。“春”指代梅花,是古人习用的,典出刘宋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第三句是说古梅托根绝壁,已非人境,绝没有人来梅边吹笛,因为笛曲有《梅花落》《梅花引》诸调,古人味梅往往用吹笛来渲染气氛,如陈朝江总《梅花落》诗云:“金铙且莫韵,玉笛幸徘徊。”唐代韩偓《梅花》诗云:“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殷尧藩《山中梅花》诗云:“铁心自拟山中赋,玉笛谁将月下横。”这不是“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而是"反其意而用之”。末句是说梅花所怕的只是被冬日黄昏的蜜蜂知道,淡泊宁静的生活被夜坏,与张九龄《感遇十二首》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之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两首诗初看似乎表达了两种互相矛盾的心理:既叹知音之少(第一首),又表示不求人知(第二首)。实际上二者并不抵悟。第二首乃是指“不知我者”而言,既是“不知我者”,那自然不希望他们来烦扰。由此可见,萧诗的顿挫不但表现在一首诗的内部,还表现在前后两首同题的诗歌之间。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赵山林.宋诗三百首.合肥.黄山书社.2001.246
- [2]程杰.宋诗三百首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520-522
- [3]韩丰聚.题画诗选释(第2卷).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2497-2498
- [4]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49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