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猪行
沿山莳苗多费力,办与豪猪作粮食。
草庵架空寻丈高,击板摇铃闹终夕。
孤犬无猛噬,长箭不暗射。
田夫睡中时叫号,不似驱猪似称屈。
放教田鼠大于兔,任使飞蝗半天黑。
害田争合到渠边,可是山中无橡术。
长牙短喙食不休,过处一抹无禾头。
天明垄亩见狼藉,妇子相看空泪流。
旱干水溢年年日,会计收成才什一。
资身百备粟豆中,儋石都能几钱直?
儿童食糜须爱惜,此物群猪口中得。
县吏即来销税籍。
作品简介
《驱猪行》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杂言古风,该诗从表面看,是写农民驱赶豪猪的情形,但实际上却另有讽喻,是借题发挥,真实具体、哀恸感人地反映了金、蒙战争之际,人民遭受的租赋徭役之苦。
译文注释
译文
沿山莳(2)苗多费力,办(3)与豪猪(4)作粮食。
沿着山体栽种粮食很是费力,长成了却给豪猪当作了粮食。
草庵(5)架空寻丈高(6),击板摇铃闹终夕(7)。
搭建低矮的草屋,通宵达旦敲打木板摇着铃铛。
孤犬无猛噬(8),长箭不暗射。
单只的狗咬不伤它,弓箭也射不伤它。
田夫睡中时叫号,不似驱猪似称屈。
农夫睡梦中都在吆喝,这不像是在赶猪像是在诉说冤屈。
放教(9)田鼠大于兔,任使(10)飞蝗(11)半天黑。
放任田鼠长得比兔子还大,任凭蝗虫遮蔽半天空。
害田争合(12)到渠边,可是山中无橡术(13)。
从破坏的田里打斗到水沟里,可是山里并没有还能吃的橡树。
长牙短喙(14)食不休,过处一抹无禾头。
不管长牙短嘴的都吃个不停,所过之处不留一点粮食。
天明垄亩(15)见狼藉(16),妇子相看空泪流。
天亮了,只见田地里一片狼藉,农妇孩子无奈只能相互看着流着眼泪。
旱干水溢年年日,会计(17)收成才什一(18)。
不管刮风下雨年年日复一日地劳作,最后一算收成,十不存一。
资身(19)百备粟豆中,儋(20)石都(21)能几钱直(22)?
投入的资金和劳力就为这一点粮食糊口,这一担两石的能值几个钱?
儿童食糜(23)须爱惜,此物群猪口中得。
娃儿们米粥都必须要珍惜,这些都是从豪猪口中夺下来的。
县吏即来销税籍(24)。
县吏也来征收赋税了。
注释
(1)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2)莳:栽种,移植。
(3)办:具备,做成。
(4)豪猪:一指箭猪,自肩部以后生长而硬的棘毛。棘毛如刺,尖锐如针,颜色黑白相间。穴居,昼伏夜出,以草为食,有害于农作物。
(5)草庵:此处指草房,草舍。
(6)寻丈高:八尺或一丈高,指低矮之草屋。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7)终夕:通宵达旦。
(8)噬:咬。
(9)放教:放任。
(10)任使:任凭。
(11)飞蝗:蝗虫,常成群飞集,危害庄稼。
(12)争合:战斗,打斗。
(13)橡术:其果实似栗而小,灾年常作饥民食用。
(14)喙:鸟兽的嘴,此特指豪猪的嘴。
(15)垄亩:田土、田地。
(16)狼藉:错杂零乱的样子。
(17)会计:即统计数量。
(18)什一:十分之一。
(19)资身:投入的资金和劳力。资身亦有养身、立身意。
(20)儋:通“担”。儋石指收获粮食的数量,十斗为石(dàn),两石为担。
(21)都:总。
(22)直:通“值”。
(23)糜:米粥。
(24)销税籍:指征收赋税。税籍,记录赋税的簿册。
创作背景
蒙古军南下攻打金朝,至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金朝河北郡县绝大部分丧失,金中都处在蒙古军包围之中。是年七月,金宣宗“贞祐南渡”抵达南京。《驱猪行》该诗是诗人避乱河南暂居登封时所作。
文学赏析
《驱猪行》全诗二十三句,可分五部分,以“驱猪”一事为主体贯穿始终。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主要写豪猪是农田的大敌,农民筑庵搭棚昼夜防范。农民们“沿山莳苗”费力劳作,是为了勉强煳口,不料劳动成果却成了豪猪的粮食。诗一开篇即清楚地交代了敌对双方尖锐的矛盾冲突,字里行间对不劳而获、侵扰百姓的豪猪表现了极大的不满。“草阉”高架,“击板摇铃”表现了农民为防范豪猪侵扰而采取的措施之严,“闹终夕”反映了农民不仅种田辛苦,而且护卫粮田,彻夜不眠,更觉辛苦。
紧接着八句为第二部分,进一步叙写豪猪的狡诈。犬不可“噬”,箭无法“射”,田夫无计可施,连梦中也叫屈连天。“田鼠大于兔”以形之硕壮,写出其食之无厌,“飞蝗半天黑”,以遮天蔽日之势烘托出其数之多。豪猪、田鼠、飞蝗,雪上加霜,火上烧油,田夫们出路何在。田夫睡中叫号“不似驱猪似称屈”,语意双关,本是“驱猪”,却说“不似”,连连“称屈”,屈在哪里。诗人矛头所指,已初露端倪。
再接着四句为第三部分。抓住特点,刻画豪猪凶相。“长牙短喙”,凶狠异常;“食不休”,贪得无厌;“过处一抹无禾头”,为害惨烈。一夜之间,给无数依赖土地活命的农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田野“狼藉”,妇孺“泪流”。寥寥几笔,一个凄苦不堪的场面便跃然纸上。诗人在描绘豪猪为害的现实时,有意地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的空间,使读者自然地将人间社会横行不法的“豪猪”与这些吞噬禾苗的豪猪联系起来,领悟出诗人的象外之意、题外之旨。
从第十七句至第二十二句为第四部分。在前面逐层描述的基础上,诗人自然想到“旱干水溢年年日”的景况,便算了一笔账:“会计收成才什一”,“儋石都能几钱值?”一年到头,收获所剩无几,但是“资身百备”全在其中。农民一年生计之艰辛,可想而知。写至此,诗人不禁悲从中来,告诫儿童“食糜需爱惜”,因为“此物群猪口中得”。以教育儿童为引子,控诉了“群猪”的残害盘剥。
最后一句为第五部分。“旱干水溢”,“群猪”盘剥,收成“什一”,而这又是农民“资身百备”的活命粮。可是,又来了一个剥夺者,“县吏即来销税籍”,县吏不察民穷困,也赶来催交赋税了。这真是,不是豪猪,胜似豪猪了。
综观《驱猪行》全诗,诗人以写“驱豪猪”为本事,辅以田鼠、蝗虫、干旱、水涝以及县吏等等,为读者刻画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农民生活的凄惨,构成了一场真正的社会悲剧。该诗名义上是写驱豪猪,实际上是一首讽喻社会现实的悲歌。诗人将国情民情及自己的感情交织一起,蕴积着一股压抑的愤恨。金元时期,广大人民外受蒙古军的屠杀、欺凌,内受金统治者的重税盘剥,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诗人以饱蘸同情之笔再现了农民的悲苦生活,以及他们对不公平命运的反抗。一个“驱”字,充分表现了农民顽强的抗争。
《驱猪行》该诗看似通俗质朴、平淡自然,然而却内蓄精光,淡淡写来,字字血泪。明写天灾,实写人祸;写教子节俭是虚托,写田夫“称屈”是实举。孤犬、长箭、豪猪,取譬设喻,似隐实显。尤其是诗的最后一句“县吏即来销税籍”,看似一句普通的交代,但是它出现在诗人集中笔锋极写豪猪的凶残贪婪之后,不禁催人联想,发人深思,意识到“豪猪”“县吏”之间的本质联系。该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无穷,满腔悲愤尽在不言中。此外该诗采用了杂言歌行体,这就在运笔上便于诗人挥写自如,长短随意。七言中有五言,显得参差有致,情感起伏,风韵豪放,别有特色。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95-97页
- [2]章必功著.《元好问暨金人诗传 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131-132页
- [3]杨吉成编.《中国生肖诗歌大典 戍狗卷亥猪卷 6》.巴蜀书社.2013.06.第132-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