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饴甥对秦伯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

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

曰:必报仇,宁事戎狄。

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

以此不和。

秦伯曰:“国谓君何?”

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

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

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

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秦伯曰:是吾心也。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阴饴甥对秦伯》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阴饴甥巧妙设喻,通过小人和君子的设喻,对比了两种不同表现与看法:借小人代表国内强硬的一派,表示“必报仇”,申明了晋国坚定不屈的斗志;又借君子代表国内温和的一派,表示“必报德”,用礼义来感动秦穆公,使他不得不作出让步。同时,阴饴甥一方面表示为君王的前途担心,一方面表示对秦国寄予厚望。如此正反开合、软硬兼施、不卑不亢,目的无非是迫使秦穆公释放晋惠公回国。但因他句句话都说在了秦穆公的心坎儿上,终于说服了秦穆公。全文通过问答,将秦穆公与阴饴甥的处境与心理描摹得十分逼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鲁僖公十五年十月,晋国的阴饴甥会见秦伯,两国在王城结盟。

秦伯曰:晋国和乎?

秦穆公问他:“你们晋国内部意见和谐吗?”

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

阴饴甥说:“不和。小人以失去国君为耻,又因丧失亲人而悲伤,不怕多征赋税,舍得花钱添置武器盔甲,并且拥立太子姬圉继任国君。

曰:必报仇,宁事戎狄。

他们说:‘宁肯奉事戎狄,也得报这个仇。’

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

君子则爱护自己的国君,但也知道他的罪过。他们也不怕多征赋税,舍得花钱添置武器盔甲,却是为了等待秦国的命令。他们说:‘宁可牺牲,一定得报答君王的恩德。’

以此不和。

这样,意见就不一致。”

秦伯曰:“国谓君何?”

秦穆公又问:“你们对国君的命运有什么看法?”

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

阴饴甥说:“小人发愁,认为国君不免灾祸;君子宽心,以为国君必定回来。

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

小人说:‘我们对秦国太无情了,秦国岂肯还我国君?’

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

君子说:‘我们已认罪了,秦国必定还我国君。’

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他背叛了,就抓起来;他认罪了,就放回来。恩德再没有比这更厚的了,刑罚也没有比这更威严的了。内心臣服的自然感恩怀德,那怀有二心的也会畏惧刑罚。这一仗如此了结,秦国真可成就霸业了。不然的话,当初帮他回国登位,又不让他安于其位;后来废了他的君位,又不让他复位,以致原来施的恩德,反变成仇恨,秦国总不会这样做吧!”

秦伯曰:是吾心也。

秦穆公说:“你讲的正合我心。”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于是改用宾馆来招待晋惠公,并馈赠了牛羊猪各七头,以示尊敬。

创作背景

晋献公因为宠信骊姬废长立幼,他死后造成晋国内部的政治动荡。公子夷吾到秦国避难,阴饴甥等跟随。重耳也逃到外国避难,跟随者几个人。晋献公死,大臣杀太子奚齐,国内无主,秦穆公派兵送夷吾回国即位,这便是晋惠公。晋惠公答应给秦国焦、瑕两地,回国后就不给了。晋国有灾荒,秦国给粮食救助,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不给,反而出兵侵略。于是秦穆公大怒,发兵讨伐晋国。两军在韩原大战,晋国战败,晋惠公被俘。秦穆公本来想要杀掉晋惠公祭祀天地。秦穆公的夫人,即是申生的姐姐,为了夷吾生命身穿孝服向穆公哀求,秦穆公答应了。

鲁僖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十月,晋国派使臣阴饴甥到王城与秦国会盟。在晋惠公背信弃义、和秦国交锋又丧师辱国被俘后,阴饴甥作为战败国的代表,面对仁厚的秦穆公,理屈不容置疑,但是他并未词穷,于是才有了这段对话。

文学赏析

《阴饴甥对秦伯》全文讲述了背信弃义的晋惠公和被其伤害过的秦国交锋后,丧师辱国被俘,惠公之臣阴饴甥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和秦穆公谈判的过程。

阴饴甥在这时奉命到秦国求和,实在是既理屈又尴尬,但在这种情形下他没有词穷,反而能振振有词地把秦穆公说服。在回答秦穆公的时候,阴饴甥巧妙地将国人分为“君子”、“小人”两部分,一正一反,既承认晋侯过错,向秦伏罪;又表明晋国的士气不可轻侮,态度软硬兼施,讲话极有分寸。最终以自己的庄重自持、才智纵横,既赢得了秦穆公的尊重与款待,又不辱使命,达到了营救自己国君的目的。这篇外交辞令处处显示着智慧的光艺,阴饴甥的精彩辩词,使他的外交辞令被称为典范。

《古文观止》编者吴楚材说此文用的是“整对格”。现代学者钱伯城解释:整对格就是名与名对,段与段对。以此文来讲,“君子”与“小人”对,“报仇”与“报德”对,“威”与“恕”对,“怀德”与“畏刑”对。内容含意上的正反开合,则是意与意对。

作者简介

左丘明

左丘明(史学开山鼻祖)

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左丘明(前502—422年),单姓左,名丘明。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孔子编订六经,左丘明为解析六经之一《春秋》而著《左传》,亦著《国语》。《左传》《国语》两书记录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史学界推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文宗史圣” “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

参考资料

  • [1]吴楚材.《古文观止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7年1月.第30页—第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