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会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作品简介
《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人到竹亭,便生出无穷兴致;颔联写竹之特征,用语关合人事;颈联以蒿藜作映衬,写出竹之耐寒品质;尾联化用黄帝命伶伦取竹制律的典故,暗喻自己夙有得君行道、造福苍生之志。全诗结构曲折,用典贴切,格调豪壮。
译文注释
译文
一径森然(3)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一条幽径通向竹亭,森然高耸的青竹使亭中四座的游客顿感清凉,残落的阴凉时间并不是很长。
人怜(4)直节(5)生来瘦,自许(6)高材老更刚。
人们喜爱竹子是因为它直而有节,长而瘦;而竹子自许高材是因为自己老而愈见其刚。
会与蒿藜(7)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竹子初生时与一般的嵩藜杂草同受雨露的滋润,可到最后它却能和松柏一样经受酷烈的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8)伶伦(9)学凤凰。
希望竹子珍惜自己的根株,茁壮成长,好给伶伦制成律管,吹出的乐声堪比鸣叫的凤凰。
注释
(1)华藏院:即华藏寺,金陵(今江苏南京)城中的一座佛寺。《建康志》云:“在斗门桥西街北。伪吴武义二年(920)建。初为报先寺。南唐改为报恩禅院。国朝改今额。”
(2)此君亭:华藏院中的一座竹亭。此君,指竹。
(3)森然:竹丛浓密貌。
(4)怜:爱。
(5)直节:直干有节。唐人钱起《裴侍郎湘川回以青竹筒相遗因而赠之》:“楚竹青玉润,从来湘水阴。缄书取直节,君子知虚心。”
(6)自许:自期。许,期望。
(7)蒿藜:野草,杂草。
(8)乞:给予。
(9)伶伦:相传为黄帝时人,乐器的发明者,曾取竹为乐器,吹奏之声似凤鸣。
创作背景
《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是王安石与其弟在金陵华藏院此君亭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当系王安石年轻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考。
文学赏析
《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这是一首咏竹的七言律诗。作者在诗中咏竹述志,极写竹的品格,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表现了作者早年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
此诗首联写人到竹亭,便觉其凉、蒙其阴、感其韵,从而生出无穷兴致。颔联写竹之特征,一是直节,二是高材,用语关合人事。这两句为王安石自况,以竹节比喻自己的节操,直节性刚。颈联以蒿藜作映衬,写出竹之耐寒品质。尾联化用古代圣王黄帝伐竹作乐的故典,表明“自身”发出“黄钟之音”的愿望,暗喻自己夙有得君行道、造福苍生之志。“古者黄钟为万事根本,故尺量权衡皆起于黄钟”(《续资治通鉴》卷五十四)。所以,诗人也借此表明,自己要关注当今的政事根本。
此诗咏竹言志,表现出少年壮志豪情。据宋曾慥《高斋诗话》载:“荆公《题金陵此君亭诗》云:谁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宾客每对公称颂此句,公辄颦蹙不乐。晚年与平甫坐亭上视诗碑曰:“少时作此题榜,一传不可追改。”诗人晚年诗风有变造诣精深,反观少作,有此一说,不足为怪。不过,即使就这篇“少作”而论,自有其审美价值,面貌也不必尽与老作一律。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王兆鹏 黄崇浩.王安石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3-4
- [2]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