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诉别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生查子·诉别》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写三度别君,说明苏轼与友人友谊深长;下阕写别时情景,栩栩如生。全词感情真挚,写尽临老相别的情意。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三度别君来(1),此别真迟暮(2)。白尽老髭须(3),明日淮南(4)去。

从前曾几度和你离别,这一次分手我们都已在暮年。你的胡须已经全都白了,明天就要动身去淮南。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5)。后月(6)君还,梦绕湖边路。

饮罢酒往回走时明月跟随着我,泪眼看花犹如迷蒙的云雾。盼望着他日明月也随你一同归来,想你的梦萦绕在这湖边的小路。

注释

(1)三度别君来:谓三次与苏伯固作别。《苏轼诗集》卷三五亦载此词,题作《古别离送苏伯固》,清代王文诰《苏诗编注集成》案云:“谓别于泗上及杭州也,其一不详。”

(2)迟暮:比喻晚年,衰老。

(3)髭须:胡须。

(4)淮南:路名。宋太宗至道年间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这里指扬州。

(5)花如雾:谓老年头发花白,有如雾中看花。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6)逐:随。

创作背景

《生查子·诉别》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词人在汴京任兵部尚书时。这是词人第三次送别友人苏伯固后,离别之情骤然涌上心头,便写下了这首送别词。

评析

上片「三度别君来,此别应迟暮」,说的是词人与苏伯固三次作别了,前次在泗上相别时,尚不得言真老,而这次分手可真正是衰老暮年了。两句倍写出与友人分别之苦,突出两人间的深厚情谊。「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说的是友人不仅头发白了,连髭须也全白了;然而,当此衰老之年,词人却仍不能停歇与挚友欢聚一堂,明天却又要动身赴扬州任去了。可谓怆情无限,浅处见深。

下片「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抒写别宴时的难舍难分和悲哀心境。月亮好像也知情义,它从开宴一直到酒罢,都跟随着游子们慢慢移动,不离左右,表现了夜宴的时间很长,各自依依不舍;而人已经是泪湿满面了,衰鬓影像模糊朦胧,好像在雾中看花一样,悲从中起,无可遏制。结语煞时化作期待的幻想:「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梦绕」,用字精警,实谓恐怕再聚首也是在梦境里,前景渺茫了。

《生查子·诉别》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紧扣一个「惜」字:惜之因,惜之状,惜之深,真情喷泻,哀怨递进,结构严紧,回环曲致,语浅意深,虚实互补。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 [1]王筱芸选注,注音注解今释插图宋词三百首,大连出版社,1992.08,第92页
  •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47-11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