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五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中。这首诗是李白游五松山时,借宿在一位贫苦妇女荀媪家,受到殷勤款待,亲眼目睹了农家的辛劳和贫苦,有感而作的。此诗诉说了劳动的艰难,倾诉了自己的感激和惭愧,流露出感人的真挚感情。诗中虽没有直接描写荀媪的词句,但她忠厚善良的形象宛然如见。全诗朴素自然,语言清淡,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我宿五松下,寂寥(1)无所欢。

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农家,心中感到十分苦闷而孤单。

田家(2)秋作(3)(4)邻女夜舂寒(5)

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蒙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跪进(6)雕胡(7)饭,月光明素盘(8)

房主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

令人(9)漂母(10)三谢(11)不能餐(12)

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

注释

(1)寂寥:(内心)冷落孤寂。

(2)田家:农家。

(3)秋作:秋天的劳作。

(4)苦:劳动的辛苦,心中的悲苦。

(5)邻女夜舂寒:此句中“寒”与上句“苦”,既指农家劳动辛苦,亦指家境贫寒。夜间舂米寒冷。舂:将谷物或药倒进器具进行捣碎破壳。

(6)跪进:古人席地而坐,上半身挺直,坐在足跟上。

(7)雕胡:浅水植物“菰”的别名,俗称茭白。秋天结小圆柱形的果实,叫做菰米。用菰米做饭,香美可口,称“雕胡饭”,古人当做美餐。

(8)素盘:白色的盘子。一说是素菜盘。

(9)惭:惭愧。

(10)漂母:在水边漂洗丝絮的妇人。

(11)三谢:多次推托。

(12)不能餐:惭愧得吃不下。

创作背景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此诗题下原注:“宣州”。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南。此诗为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往来于宣城、历阳之间时的作品。

文学赏析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此诗题目虽然只有八个字,却点出了作者游历的地点(五松山)、时间(傍晚)和与此相关的事情(投宿)、人物(荀媪)。

开头两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写出诗人寂寞的情怀。这里不是写游山以后的感受,而是指进入荀家后见到凄凉家境陡然产生的忧郁感。祖国的河山是如此的美好,按理说,生息在这块大好河山上的人民应该是富足的,而实际上人民的生活十分艰难困顿。这种巨大的反差,引起了诗人心灵的震颤。于是便促膝询访白屋寒舍穷年的劳苦,侧耳倾听寂寥山村夜晚的呻吟。“田家秋作若”是作者询访所得。说“田家”而不说“荀家”,说明李白与人民的接触决非就此一家。在游历中,他接触到的农氏境况大致相似。“田家”一词具有深广的概括性。“秋作”指秋收劳动。在农家,一年四季的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中,唯秋收是最令人喜悦的,而现在的“秋作”却感到“苦”不堪言。究其原因,从诗中始终未出现男子一事来看,当时赋役繁重,男人或过早地亡故了,或正在远方征战服役,未有归期,沉重的农业劳动担子压到上年纪的农妇肩上,不得不“苦”。其时史思明的叛乱尚未最后平定,而江淮一带战事又起,丁壮被大批抽调到前线去,连偏僻的五松山村也不能幸免。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如此深重,李白实在不能无动于衷。一个“苦”字,充分写出了他对于人民的同情。“邻女夜舂寒”,是诗人隔墙听到的声音。看来邻女也是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她的丈夫和父亲的去向恐怕与荀家的男人差不多。她们不幸的遭遇,只可催人暗自泪下,却不便多问。于是诗人只好保持沉默了。但一个“寒”字告诉读者,诗人不仅在体恤邻女的苦难,而且也是在体恤经历战乱的广大人民的苦难。诗人心头涌上的阵阵酸楚,使他无法平静。回想自己当年想“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抱负,顾视目前流放归来,一事无成,衰病交加的晚景,更增万般感慨。

荀媪无疑是一位心地善良、热情好客的劳动妇女。她得知今日的投宿者就是人人尊敬的大诗人李白时,总想招待得好一点。鸡黍是中国古代农村招待客人的传统品种,而在一贫如洗的茅舍中连这也没有,可把荀媪给愁坏了。她猛然想到,秋天是菰米成熟的季节。于是“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这两句字字值得玩味。“跪进”两字有人说是因为李白是席地跪坐,所以荀媪将饭端来时也跪下身子呈进给他。其实,中国古代跪坐的习惯到唐代已经逐渐改变为垂脚坐,坐具也逐渐由席变为床、榻、椅。这在唐代传奇中屡见不鲜。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没有一人是跪坐在地上的,一般都是垂脚坐在椅子上,或盘腿、跪坐在床榻上。在唐代的农村中,简陋的板床不难找到。荀媪的“跪进”,显然是出于尊敬。荀媪把饭做好以后,又特地用“素盘”——一只洗得干干净净、洁白明亮的盘子装好,可见其恭敬诚挚,不同寻常。这一切,李白都看得真切,内心不能不大受感动。“月光明素盘”,极写雕胡饭的晶莹洁白,如珍珠般耀眼。李白知道,这每一颗饭粒都来之不易;他更明白,这每一颗饭粒都标志着老妇的一片美好的心意。邻女夜舂的声音沉重地打在诗人的心坎上,已经使他的心情无法平静。而今荀媪罄其所有的殷勤招待,更使他深感受之有愧。

结尾二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包孕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漂母”是秦末淮阴地方一个以漂洗丝绵为业的老妇。她看到在城下垂钓的韩信正在挨饿,便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根本不望报施。后来韩信佐汉灭楚,平定天下,被封为楚王,以千金酬谢漂母。后人又建祠表彰漂母的乐于助人的精神。李白把荀媪比作漂母,无异于献上一瓣心香,感激和崇敬之情兼而有之。李白的另外一层意思虽然没有说出,但也不难体会,那就是以韩信自况。韩信在平定战乱中屡建奇功,而李白却始终未获施展抱负的机会。在另一首诗中,李白曾说:“感子漂母意,愧我非韩才。”在祖国的大地上,漂母到处可见,而要遇到能够力荐韩信的萧何、大胆任用韩信的刘邦一类人物实在太难了。他热爱、同情、体贴劳动人民,但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却无法解除人民的苦难。因此雕胡饭虽然香美,他却义不下咽。

在唐代,描写达官贵人或文人雅士宴集的诗作多得不胜枚举,而描写诗人在贫苦农民家里就餐的诗篇十分少见。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表明他是很能接近农民的,但诗中借题发挥,美化府主严武。田父的形象未免失真。此诗纯属对农妇的讴歌,并真实朴素地写出了诗人在善良勤劳而又遭遇不幸的农妇面前的深刻复杂的内心感情活动。这不仅在李白的诗中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其美学价值之高,在整个唐诗中也是数得着的。

李白的性格本来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样地桀骜不驯。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妇女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

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但这首诗却没有一点纵放。风格极为朴素自然。诗人用平铺直叙的写法,像在叙述他夜宿山村的过程,谈他的亲切感受,语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迹而颇有情韵,是李白诗中别具一格之作。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 [1]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84-386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22
  • [3]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1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