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所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岁月蹉跎,双鬓已白,故乡归计时时未决;旧交新贵,音断书绝,佳人对我一往情深。下片写佳人因我离去而歌声凄咽,自己内心凄苦而任凉风吹颊。此词抒情之深沉婉转,令人感叹莫名。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苍颜华发,故山(3)归计(4)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5),犹作殷勤别。

容颜苍老,白发满头,回家的计划不知何时能实现。老友新朋都已断了联系,只有你殷勤为我设宴践行。

离亭(6)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7)吹颊。泪珠不用罗巾(8),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就要告别而去,开口未歌先凄咽,细雨和凉风吹打着面颊。不要用手帕擦眼泪,就任由它洒满衣衫吧,再次相会时,便把这作为相知、想念的凭证。

注释

(1)醉落魄:词牌名。即《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双调五十七字,仄韵。

(2)苏州阊门:春秋末期,伍子胥始筑吴都,阊门是这座城池“气通阊阖”的首门。

(3)故山:指故乡。

(4)归计:回乡的打算。

(5)佳人:指秦楼楚馆里的商女,这里指的是歌女。

(6)离亭:古时驿路边设有亭舍,所谓“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庾信《哀江南赋》),是供行人歇息之处,也是人们送别之处。

(7)凉:寒冷。这里指寒风。

(8)浥:通“渑”。沾湿。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由杭州北上密州任职,途经苏州,苏州太守王海设宴招待,这是苏轼一年之中第三次过苏州。席上,有个歌女不忍其离开,故苏轼即席写了一首《阮郎归》送她。过了几天,长亭送别,苏轼又作此词以为酬赠。

文学赏析

词的上阕先是直抒思乡之情,谓虽已「苍颜华发」,却是「故山归计」仍未决。以问句出之,见感慨更深。

词人此时因反对王介甫石变法,导致了「旧交新贵音书绝」。而且眼前,「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只有这位歌妓情意恳切,输肝沥胆,是可贵的知己。这首阊门留别词中,可以看到词人不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侍宴的歌妓,对她以及她们寄予深刻的同情,而且进一步把佳人当作可以推心置腹的知音,把自己的宦游漂泊与歌妓不幸的命运联系起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样有不幸的命运,临别之际,作者自然会触动真情。

下阕写与佳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由「殷勤别」到「离亭欲去」,意脉相连,过阕自然。不同的是上阕由己及人,下阕由人到己,充分体现出双方意绪契合,情感交流。歌妓擅唱,以歌赠别属情理之中。但与自己最爱重的知音作别,就必然是未歌先凄咽,以至于泣不成声。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咽」字说尽了佳人的海样情深。十月初冬,寒风袭人,但双方只觉得离愁如满天细雨,纷纷扬扬,无穷无尽,一时意忘了冷风吹泪脸。

结句用武则天《如意娘》诗之诗意:「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词人用意则更进一层,劝佳人不用罗巾揾泪,任它洒满罗衫,等待再次相会时,以此作为相知贵心的见证。这既是劝慰佳人,也是自我宽解,此时洒泪相别,但愿後会有期。

纵观东坡的一生,一直处于「欲仕不能,欲隐不忍」的矛盾中。自因反对新法而离京後,他郁郁不得志,思归故里之情更为迫切。此词即流露出上述思想。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 [1]陈明源.常用词牌详介.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10月 .189
  • [2]叶嘉莹主编. 苏轼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7,280-282.
  • [3][宋]苏轼 著 刘石导读.苏轼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月.29-30
  • [4]《读点经典》编委会.豪放词圣苏东坡·辛弃疾名词名句.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