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是宋代词人晏几道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离愁别绪。全词语言朴实,清新温婉,意境含蓄优美,情景交融,通篇不见一个“愁”字,却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主人公的愁怨,将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表达得酣畅淋漓。在手法上,此词运用白描写情态动作,生动传神,真挚感人,体现了小晏词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1)无说处,觉来惆怅(2)消魂(1)误。

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梦境里黯然销魂无处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3)浮雁沉鱼(4)终了(5)无凭据(6)。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7)秦筝柱。

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能寄出。无可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遍筝柱也难以把怨情发抒。

注释

(1)消魂:魂魄消灭。多以名悲伤愁苦之状。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2)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

(3)尺素:书写用之尺长素绢,借指简短书信。素:白绢。古人为书,多写于白绢上。

(4)浮雁沉鱼:古代诗文中常以鸿雁和鱼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

(5)终了:纵了,即使写成。

(6)无凭据:不可靠,靠不住。

(7)移破:犹云移尽或移遍也。破,唐宋大曲术语。大曲十余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

创作背景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此词写相思,其具体创作时间及本事难确证。词中提到梦游江南,但晏几道是否到过江南,是否有“心上人”在江南,均难以稽考。

文学赏析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此词上阕写梦里相思,下阕写醒后遣怀。全词语言清畅,而抒情有递进、有顿挫,故沉挚有力。

起首三句:“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特征,使梦境显得优美。上下句“江南”叠用,加深感情力量。

接着两句:“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这两句写得最精彩,它表示梦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绪无处可说,已经够难受;醒来寻思,加备“惆怅”,更觉得这“消魂”的误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叠;但重叠中又用反跌机势,递进一层,比“江南”一词的重叠,更为曲折,自然也就备增绵邈。这种以反跌为递进的句法,词中不多见。词之上阕,写梦中无法寻觅到离人。

下阕转写寄信事。起三句:“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说的是写了信要寄无从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无可弥补、无可表达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乐来排遣。

结尾两句:“却倚缓絃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用的乐器是秦筝。古筝絃、柱十三,每根絃有柱支撑,“柱”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絃急则高,絃缓则低。她借低音缓絃抒发伤别的情怀,移遍筝柱不免是“断肠”之声。以“缓絃”、“移柱”来表达其“幽怀难写”,可见以行动写心理,自有其妙处。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这首词语言清疏明畅,但写情从做梦到寄信,到弹筝,节节递进,节节顿挫,又显得沉挚有力。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小晏亦是“古之伤心人”,所以写出来的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这首词真可说是“浅语有致”。

作者简介

晏几道

晏几道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晏几道(1048—1113),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监颍昌府许田镇。一生仕途不利,晚年家道中落。然个性耿介,不肯依附权贵,文章亦自立规模。工令词,多追怀往昔欢娱之作,情调感伤,风格婉丽。与其父齐名,时称“二晏”。有《小山词》传世。

参考资料

  • [1]唐圭璋.全宋词(一).北京:中华书局,1965:225
  • [2]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04
  • [3]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38-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