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听话丛台》是唐代诗人李远的作品。全诗八句共五十六个字,写友人游丛台归来后对诗人讲述的见闻感受,以表达诗人自己吊古伤今的情怀。
译文注释
译文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有个朋友刚刚从赵国回来,说他曾经登上过古代的丛台。
云遮襄国(1)天边去,树绕漳河(2)地里来。
站在丛台上极目远眺,白云绵绵,飘在襄国上空;繁茂的绿树顺着张恪弯曲的河道蜿蜒而来,经过丛台的脚下;
弦管(3)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丛台上却丛台上,山鸟啼鸣,野花盛开,绿苔遍地,一片荒芜。
金舆玉辇(4)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早已看不见当年金舆玉辇来往的痕迹,只有在风雨的见证下不断生长的绿苔。
注释
(1)襄国:县名,位于河北邢台西南。该句又衍“云遮襄国无边尽”。
(2)漳河:位于邯郸市南方。该句又衍“树绕漳河掌上来”。
(3)弦管:管弦乐器,代指音乐。
(4)金舆玉辇:此指赵武灵王宠爱的惠妃,常携其登台玩乐。舆:车,亦指轿子 ;辇:用人推挽的车。秦汉以后特指君侯所乘的车;
创作背景
《听话丛台》此诗约作于任职京师之时,具体时间不详,是诗人听友人谈论丛台而作。
文学赏析
诗人借朋友游丛台之事,将朋友眼中见到的丛台景象加上自己的感慨,描绘出丛台一片荒凉萧索情景,抒写了自己吊古伤今之情。首联交待作诗缘由,次联写远望之景。颈联以对比手法,衬托丛台之荒凉,有声有色。尾联以往日赵武灵王之豪侈繁华与眼前台上长满绿苔的荒芜景象再作对比,更见出今日丛台之落寞凄凉。诗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诗人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所写景物也不是一般的景象,而是诗的意象,即这些景物包蕴诗人及客人吊古伤今的情思。为了表达这种情怀,诗人除了采用意象叠加的方法,还采用了对比联想的手法来涤化。诗中所写的白云、树木、野花、绿苔、山鸟等,无不与昔日丛台的人、事、物相关联,这是对比的关联;从昔日丛台之盛对比今日丛台之荒,从而表达出富贵不存、时光难再、人世沧桑的感叹。如诗的颈联和尾联,写当年丛台上弦管齐奏,歌声婉转,舞袖翩翩;众多美貌妃嫔和绝色宫女,身着绮罗,环绕台前,那是多么欢乐。如今各式早已风流云散,只剩得山鸟乱啼,野花怒开,年武灵王与惠妃金舆玉辇的车辙都附满青苔了。这种对比有着很强的抒情效果,且用语清新,耐人寻味,写景如画,富有景致。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张忠纲,董利伟著.唐诗与名胜 江山胜迹待登临: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01:第90页
- [2]潘百齐著。《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天津: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