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南·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国风·召南·行露》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可能是一首记录一个贞节女子坚决抗拒已有妻室之人无赖纠缠的过程的诗歌,赞颂了这个女子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性格。全诗三章,共十五句,风骨遒劲,格调高昂。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厌浥(2)行露(3),岂不夙夜(4)(5)行多露。

道上露水湿漉漉,我岂不想早赶路?怎奈露水令人怵。

谁谓雀无(6)?何以穿(7)我屋?谁谓(8)无家(9)?何以(10)(11)?虽(10)(11)室家不足(12)

谁说鸟雀没有嘴?何以啄破我的屋?谁说你还没有家?为何抓我进官府?纵然抓我进官府,逼婚理由不充足。

谁谓鼠无(13)?何以穿我(14)?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15)?虽速我(15),亦不女从(16)

谁说老鼠没有牙?何以钻透我的墙?谁说你还没有家?为何逼我上公堂?即使逼我上公堂,也不嫁你黑心郎!

注释

(1)召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召南指周朝召公统治的南方地域。

(2)厌浥:水盛多,潮湿貌。

(3)行露:道路上的露水。行,道路。

(4)夙夜:早夜。指早起赶路。

(5)谓:“畏”之假借,意指害怕行道多露,与下文的“谁谓”的“谓”意不同;一说奈何,即无奈。

(6)角:鸟喙。

(7)穿:穿破,穿透。

(8)女:同汝,你。

(9)无家:没有成家、没有妻室。

(10)速:招,致。

(11)狱:案件,打官司。一说监狱。

(12)室家不足:要求成婚的理由不充足,一说成室家的聘礼不够。室家:夫妻,此处指结婚。家,媒聘求为家室之礼也。一说婆家。

(13)牙:粗壮的牙齿。牙比齿长。

(14)墉:高墙。

(15)讼:诉讼。

(16)女从:听从你。

创作背景

《召南·行露》这首诗的主题背景,从古至今,聚讼纷纭。余冠英《诗经选》认为是一个已有夫家的女子的家长对企图以打官司逼娶其女的强横男子的答复。现代学者昝亮认为余冠英的观点比较接近此诗原意,但诗中的主人公应是那位女子。

文学赏析

《召南·行露》全诗三章,首章比较隐晦难懂,以至于宋人王柏《诗疑》卷一断言是别诗断章错入。其实,可以根据清张澍《读诗钞说》将首章理解为这个女子表明态度,而下面两章是假设之辞,「乃预拟其变而极言之」,以示自己心意决绝,未必是真讼于官府。

第一章以「行露」起兴,交代写诗背景。「夙夜」,即天将明未明之时,去野外走路,那时天寒露凉,容易被打湿衣衫和鞋裤。同样的道理,生在这个黑暗的世道,险恶丛生,稍不留意,就会遭到恶人的欺凌,正如自己正在面临的处境。这是诗中的弱女子对她所处的社会的批判和控诉。此章首句「厌浥行露」起调气韵悲慨,使全诗笼覃在一种阴郁压抑的氛围中,暗示这位女性所处的环境极其险恶,抗争的过程也将相当曲折漫长,次二句「岂不夙夜?谓行多露」,文笔稍曲,诗意转深,婉转道出这位女子的坚定意志。

从第二章起,以雀角鼠牙为喻,怒斥恶人卑劣行径,表达自己坚守清白、誓死维护婚姻权利和人格尊严的决心。第二章用比兴方法说明,即使强暴者无中生有,造谣诽谤,用诉讼来胁迫自己,她也决不屈服。「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四句是正话反说,表示:雀虽有嘴而无穿我屋之理,你已有妻则无致我陷狱之理。委婉巧妙;而「虽速我狱,室家不足」两句则是正面表态,斩钉截铁,气概凛然。

第三章谓:鼠虽有牙而无穿我墙之理,你已有妻则无使我遭诉讼之理,但你若欲陷我于诉讼,我也不会屈从你。句式复沓以重言之,使得感染力和说服力进一步加强。全诗风骨遒劲,格调高昂,表现出古代女性为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爱情尊严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的抗争精神。这个弱女子斩钉截铁、宁死不屈的精神彪炳千古,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

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参考资料

  • [1]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24-25
  • [2]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
  • [3]李山 解读.诗经.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49-50
  • [4]周明初等 注释.诗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10-11
  • [5]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32-34
  • [6]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