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君山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题君山》是唐代诗人方干(一说程贺)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首句写曾在世外遇到女仙麻姑;次句说从麻姑处得知洞庭湖中本无君山;三、四句给出君山的来历,原来竟是昆仑山上被海风吹来的一块奇石。全诗运用奇特想象,从题外落笔,神化君山来历,间接表现出君山的奇美,显示出诗人的独具匠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1)方外(2)麻姑(3)闻说君山自古无(4)

曾经在世外见到麻姑,听说君山古时候本无。

(5)昆仑(6)山顶石,海风(7)(8)洞庭湖(9)

原是昆仑山顶一块石,飓风吹来落入洞庭湖。

注释

(1)于:一作「游」。

(2)方外: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

(3)麻姑:神话中仙女名。

(4)闻说君山自古无:一作「说道君山此本无」。

(5)元:原来,原本。一作「云」。

(6)昆仑:山名,绵亘在今新疆、西藏和青海,在古代传说中是神仙遨游的地方。

(7)海风:飓风。海,古代称塞外湖泊亦曰「海」。

(8)落:落到。

(9)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湘、资、沅、澧四水汇流于此,在岳阳县城陵矶入长江。

创作背景

《题君山》此诗一般认为是方干的作品,但也有诗集注为“一作程贺诗”。方干集中有《早发洞庭》一诗,说明方干曾游览过洞庭湖。这首《题君山》当是方干游洞庭时所作。其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文学赏析

洞庭湖中的君山,由于美丽的湖光山色与动人的神话传说,激发过许多诗人的想象,写下许多美丽篇章,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题君山》)等等,这些为人传诵的名句,巧比妙喻,尽态极妍,异曲同工。方干这首《题君山》写法上全属别一路数,他采用了“游仙”的格局。

“曾于方外见麻姑”,就像诉说一个神话。诗人告诉读者,他曾神游八极之表,奇遇仙女麻姑。这个突兀的开头似乎有些离题,令人不知它与君山有什么关系。其实它已包含有一种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单单遇上麻姑,就有意思了。据《神仙外传》,麻姑虽然看上去“年可十八九”,却是三见沧海变作桑田,所以她知道的新鲜事儿不少。

“闻说君山自古无”,这就是麻姑对诗人提到的一件新鲜事。次句与首句的起承之间,在情节上有一个跳跃,那就是诗人向麻姑打听君山的来历。人世之谜有很多,诗人单问这个,也值得玩味。那烟波浩渺的八百里琼田之中,兀立着这样一座玲珑的君山。诗人泛舟湖面,“四顾凝无地,中流忽有山”(许棠《过君山》),这个发现,使他惊喜不已;同时又感到这奇特的君山,必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来历,从而困惑不已。诗人大约就是带着这个问题去方外求教的。诗中虽然无一字正面实写君山的形色,完全从虚处落笔,闲中着色,却传达出了君山给人的奇异感受。“君山自古无”,这一说法既出人意表,很新鲜,又证实了人们的揣想。写“自古无”,是为引出“何以有”。诗人不一下子说出山的来历,似乎是故弄玄虚,这种效果犹如是古代演义里的“且听下回分解”。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不说则已,一说惊人:原来君山是昆仑顶上的一块灵石,被巨大的海风吹落洞庭的。昆仑山,在古代传说中是神仙遨游的地方,上有瑶池阆苑,而且有很多美玉。古人常用“昆冈片玉”来形容世上罕有的珍奇。传说昆仑山是神仙遨游之所,上有瑶池阆苑,而且有很多美玉。诗中把“君山”设想为“昆仑山顶石”,用意正在于此。“海风吹落”一句,想象奇瑰。诗人在《题宝林寺禅者壁》中写道:“台殿渐多山更重,却令飞去即应难。”题下自注:“山名飞来峰。”这首作品中的想象也受到了“飞来峰”一类传说的影响。

《题君山》全诗运用奇特想象,从题外落笔,神化君山来历,间接表现出君山的奇美。这就是所谓“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司空图《诗品》)。

作者简介

方干

方干

唐代诗人

方干(836—888),字雄飞,卒后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新定(今浙江淳安)人。屡应举不第,遂绝意仕进,隐居鉴湖。曾学诗于徐凝,与喻凫、李频交往。咸通至中和间,以诗著称江南。多写羁旅之愁与闲适之意,诗风清润小巧,独具一格。著作有《玄英先生诗集》。

参考资料

  •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76-777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