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寿阳曲·山市晴岚》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曲子写傍晚小山村雨过天晴之后的美丽景色,描绘了晴岚、草店、晚霞、酒旗、山色等景象,表现了作者恬淡平和、向晚宁静的心态。全曲语言简练,色彩绚丽,层层描景,景象鲜明,堪称一笔一景,曲中有画。
译文注释
译文
花村(4)外,草店(5)西,晚霞明雨收天霁(6)。
花村之外,草店之西,傍晚雨过天晴,晚霞映满天际。
四周山一竿残照里(7),锦屏风(8)又添铺翠。
夕阳西下,一竿残照,如屏风般的山峦苍翠欲滴。
注释
(1)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全曲五句四韵,句式(衬字除外)为:三、三、七、七、七。
(2)山市:山区小市镇,谓买卖之地。
(3)晴岚:雨过天晴,山间散发的水汽。岚,一指山风,又指山中雾气。
(4)花村:指山花烂漫的山村。
(5)草店:指山野酒店。
(6)霁:本指雨止,引申为天气放晴。
(7)一竿残照里:太阳西下,离山只有一竿子高。
(8)锦屏风:比喻四周的山岭像屏风一样。
创作背景
山市晴岚,乃潇湘八景之一。潇湘,原指湘江与潇水在零陵的汇合处,后用以指湖南。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据孙楷第考证,马致远“至大、至治间宦江浙,至治末始改江西”(《元曲家考略》)。又,马致远八景小令之一的《寿阳曲·洞庭秋月》有“豫章城故人来也”之句,由此可知,这首小令写于作者由江西至湖南之时。
文学赏析
《寿阳曲·山市晴岚》这支曲子写傍晚小山村雨过天晴的秀美景色。雨过天晴,山村映照在落日余晖中;晚霞作衬,四周山峦像锦屏风般迷人;眼前的草店与山村景象连成一体,构成一幅和谐清新静秀丽的“山市晴岚”图。
“花村外”,首句暗点题面中“山”字。“花村”一词,是点明描写的是山花烂漫的山村;一个“外”字,将景物描写的境界扩大,表明此曲着眼点不是山村内景,而是山村外景。接着,“草店西”,暗扣题面“市”字。“西”字与前句“外”字相呼应,进一步表明此曲不是描写草店本身的面貌,而是描写草店外的自然风光。花村、草店,虽非作者落墨之所在,但恰如古人山水画的“点俏”,使一幅宁静,恬淡的山水画平添一丝生气,使人想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的意境。这样,全曲的风景描绘便有了一种既在人间,而又超尘脱俗的意味。故此曲以“花村”“草店”开篇,却又妙在似写未写,它是全曲总意境的一个有机成分。
第三句“晚霞明雨收天霁”,又扣题面中“晴”字。按《北词广正谱》,此曲牌第三句的句式是上三下四,读若“晚霞明、雨收天霁”。“晚霞明”为一顿,三字将山市上空写得清新通明,灿烂多彩,且又点明所写的是晚晴。“雨收天霁”又一顿。此句最妙在一“明”字,它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雨后晚晴给人的视觉印象和心理感受。下文的描写则无不由“明”字生出,此可谓全曲风景描写之“眼”。
第四句“四围山一竿残照里”,将视线进一步移向“花村外,草店西”的四周之山。“一竿残照”与前句“晚霞”巧妙衔接,曲意流畅自然。“一竿残照”,本为一竿照”之意,指夕阳距山仅一竿之通。然若照应上文的“草店”,似亦可指草店上空的一竿酒旗。此曲题为“山市晴岚”,小酒店上空,有一面酒旗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在微风中悠悠飘拂,使绮丽的大自然风光中又渗透着人间生活气息,则更富有诗意。此句与《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末句“锦屏风又添铺翠”,锦屏风,是用比喻对“四围山色”的进一步具体描绘。山色青青,在淡淡雾气中联成一片,再加上夕阳晚霞的辉映,就像锦屏风立在“花村外,草店西”。这个比喻极其形象。唐代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诗,有“夕阳彩翠忽成岚”之句,这里化用其意境。夕阳照射雨后的青山,水蒸汽上升,产生雾汽,锦绣的青山好像添铺了一层彩翠,这个境界何其绚丽多彩。
“山市睛岚”是宋元间画家诗人笔下经常出现的一个审美境界,元代诗人曲家对这一境界题咏的角度是不同的。元代诗人揭傒斯有《山市晴岚》诗:“近树参差出,行人取次多。板桥双路口,此世几回过。”偏重于描写地面景物,描写的中心是行人,主要表现了一种生活美。而马致远这支小令则由天及地,描写的中心是晴岚,着重表现了自然美。由此可见,诗人对于同一审美对象,有着不同的审美感受和表现中心。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隋树森.全元散曲(上).北京.中华书局.1964.244
- [2]素芹.元曲三百首注释.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56-57
- [3]赵兴勤 赵韡 译注.元曲三百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