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云垂平野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洒,是处绿娇红冶。

丈夫运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张。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清平乐·云垂平野》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词,此词写隐逸生活,上片写幽居景物,下片换写幽居者生活观念与情趣。全词情景交融,前后相映,慨叹顿挫,志寓其中。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2)阒寂(3)幽居(4)潇洒(5),是处绿娇红(6)

空阔的田野云雾低垂。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茅草屋。在这清幽寂静的环境中生活真是幽雅自在,无所拘束。这里到处是花红柳绿、娇艳妖冶,相映成趣。

丈夫运用(7)堂堂(8),且莫五角六张(9)若有(10)(11)芳酒,逍遥自在无妨(12)

大丈夫运思用计一定要光明正大。做事情千万不要七颠八倒。如果有坛芳香四溢的美酒,那将会更加逍遥自在,安闲自得。

注释

(1)清平乐:词牌名。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2)茅舍: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茅,同“茆”。

(3)阒寂:幽静,寂静。

(4)幽居:幽隐的居所。多指隐士的住所。

(5)潇洒:形容不拘谨、无拘无束的样子,或形容景物凄清、幽雅等。

(6)冶:艳冶,妖冶。

(7)运用:运思用计。

(8)堂堂:光明正大。

(9)五角六张:形容七颠八倒。也比喻事情不顺利。角、张,本为星宿名。

(10)若有:如果有。

(11)卮:古代一种酒器。

(12)无妨:意思是没有妨碍,无拘无束。

创作背景

《清平乐·云垂平野》此词当系王安石晚年所成,描写的是作者离开相位之后晚年时期的隐逸生活。

文学赏析

《清平乐·云垂平野》此词的上片写幽居处所的景物,只见原野空旷、云雾低垂、竹篱茅舍相映成趣。在这样优雅的环境中生活是大多数人所渴望和向往的,王安石大半生都在政治旋涡中劈风斩浪,似乎很久没有如此放松了。面对湖水清澈、杨柳依依,他似乎忘记了朝堂中那些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的生活。

下片描写幽居人的生活观念与志趣。这里的“丈夫运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张”是对世人的警示,同时也是王安石人格的自我表白。他针砭时弊,主张变法,但实施过程中并不是十分顺利。有人和他同甘共苦,也有人落井下石,更是时常被人非议,但他从未退缩和屈服。而如今想来,一切都早已化作浮云、一笑而过。所以此刻他慷慨激昂地说出了“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这两句表面看似乐观豪爽,而实际在背后潜藏着无尽的辛酸与世态炎凉。这一切,恐怕只有他这样大起大落之人才能体会个中滋味。

全词上景下情,情景交融,慨叹顿挫,志寓其中。

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参考资料

  • [1]东篱子解译.王安石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