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洞庭(1)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2)。玉鉴(3)田三万顷,(4)扁舟(5)一叶。素月(6)分辉,明河(7)共影,表里(8)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应念岭表(9)经年(10)孤光(11)自照,肝胆(12)冰雪(13)。短发萧骚(14)襟袖冷(15),稳泛沧溟(16)空阔。尽(17)西江(18),细斟北斗(19)万象(20)为宾客。(21)舷独(22),不知今夕何夕。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鬚髮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2)风色:风势。

(3)琼:美玉。

(4)着:附着。

(5)扁舟:小船。

(6)素月:洁白的月亮。

(7)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银河”。

(8)表里:里里外外。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9)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岭表一作“岭海”。

(10)经年:经过一年。

(11)孤光:指月光。

(12)肝胆:一作“肝肺”。

(13)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14)萧骚:稀疏。萧骚一作“萧疏”。

(15)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16)沧溟:青苍色的水。

(17)挹:舀。挹一作“吸”。

(18)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19)北斗:星座名。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20)万象:万物。

(21)扣:敲击。扣一作“叩”。

(22)啸:撮口作声。啸一作“笑”。

创作背景

这首《念奴娇·过洞庭》就是张孝祥的代表作。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文学赏析

《念奴娇·过洞庭》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洞庭春草」指的是洞庭湖加上与之相连的春草湖,点出地点,题目是《过洞庭》,词一开头就紧扣题目。「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秋月对于生活在农业社会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古代文人来说,当是别有意味。「风色」二字值得注意,风有风向、强弱,从来没有听说过风有色彩,其实于湖用「风色」是有所本的,李太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雲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说的是黄雲万里改变了风的色彩;于湖的「更无一点风色」说的是洞庭青草湖上,万里无雲,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这种表达方式富有新意,增添了一分诗意。「玉界琼田」形容的是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界」又作「鉴」,玉界也好,玉鉴也好,美玉般的琼田也好,都是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万顷」则极言湖面之广,如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游其中,该是多么惬意,这是一;点出了过洞庭的方式,进一层紧扣题目,这是二。

紧承「更无一点风色」,从秋月写到秋水。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它们有着同辉的形象。「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分辉」、「共影」则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尽管只有八个字,却具体而生动的显示了诗人的才华。「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这样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杜甫诗有「心迹喜双清」,行迹是表、心灵是里,「心迹喜双清」是杜甫的夫子自道;「表里俱澄澈」则是于湖的夫子自道。中国文史馆馆长袁行霈认为,「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可以集成一副对联,而且给人提供了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此言良是。

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写出了屈子自己内美与外美的统一。于湖则进一步写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澄澈的相会与相合。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会合,这一会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人生最高、最美、最富有诗意的高峰体验,因此诗人用「怡然心会,妙处难于君说」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的引出了下阕。上阕写景,下阕则从回顾岭表一年写起,抒发感情。

岭表指五岭之外,即今之广西一带。《宋史》本传载张于湖於宋孝宗乾道元年(西元一一六五年)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因谗落职,由桂林北归,途径岳阳,故有《过洞庭》之作。「应」,因也,少陵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说名难道以文章而著,官因老病而休。此处的「应」语气相当肯定。诗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繫之矣。東坡《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于湖用了「孤光」这一典故源于此。「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时诗人也无需别人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冰雪的特点是洁白晶莹,南朝诗人江总有「净心抱冰雪」之句,所以「肝胆皆冰雪」之句,唐王昌龄有「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句,所以「肝胆皆冰雪」,实际上是说,尽管自己被免职,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的;另一层意思是说,我问心无愧,话语中有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但主要还夹杂着自豪、感情真挚而又复杂。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是从岭表经年回复到当下,「襟袖」则是以部分代全体,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更重要的是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尽管如此,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如今我正泛舟于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上,不就是证明凡此种种,体现了诗人的鲜明个性。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的高潮所在,也是诗人感情的高潮所在。《景德传灯录》卷八记马祖语曰:「侍女一口挹尽西江水」,此处界禅宗话语,表明自己的心胸开阔。北斗星是由七颗星组成的星座,像舀酒的长把勺,《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挹酒浆」,而屈原《九歌·东君》则反其意而用之,「援北斗兮酌桂浆」。诗人作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作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浅酌的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何等气势,一个被谗免官的人,如此自信,如此心胸,真有李白当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向之」,或「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大无畏的浪漫主义精神。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苏轼《前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之语,于湖则是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受東坡《念奴娇·中秋》:「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影像,于湖以「不知今夕何夕」作结,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从空间上说是由洞庭之大到一己之小;从时间上说是由今夕之初泛到稳泛;从心理上说是由知到不知,通过对照,说明诗人已忘情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与大自然交融之中。

此词意象鲜明,意境深邃,结构严谨,想象瑰丽,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舒云卷」,是首表现浩然正气的绝妙好词。

作者简介

张孝祥

张孝祥

南宋词人、书法家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属安徽和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第一。曾任中书舍人、显谟阁直学士,又任建康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后知荆南兼湖北路安抚使,治有政绩,遭罢。乾道三年(1167)起知潭州(今长沙),后致仕归芜湖,卒葬建康。他的词作既有深厚的爱国思想内容,又有写景抒情、挥洒自如的作品。词风接近苏轼,气势豪迈,境界阔大。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和《于湖词》。

参考资料

  • [1]陶尔夫著 .宋词今译.语文出版社.1995-07.153
  • [2]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439-1443页